從四月底到五月初,安邦這匹馳騁資本市場卻一貫神秘的“黑馬”被媒體凌厲地撕開面紗,財新傳媒刊發的《穿透安邦資本魔術》等新聞報道立時把安邦置于被拷問的輿論視野中。從4月28日到5月3日,安邦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安邦”)連發辟謠信息、兩封嚴正聲明予以澄清,后以一封《致胡舒立女士的公開信》告一段落,稱將向法院起訴“造謠者”財新傳媒,還自己一個說法。
時隔近一月,5月31日晚間,安邦再發致胡舒立公開信,稱已于2017年5月26日在加拿大法院對《穿透安邦資本魔術》一文的財新傳媒特約作者郭婷冰(加拿大人)提起訴訟。同時在公開信內質疑胡舒立“是否找有權人士運作,想在對簿公堂前干預司法?是否為謀取私利而肆意妄為?是否為了利益集團欺上瞞下,掩蓋真相?”
對于這封公開信寫作的背景以及希望傳達的信息,安邦內部人士并未回應,但其在5月初坊間盛傳吳小暉“失聯”時,接受采訪稱董事長各項日程都如期進行。5月3日安邦公開信之后,財新傳媒雖未在語言上進行回應,但行動上,這篇付費新聞已經免費開放給所有人閱讀。
股權結構被質疑
安邦是資本市場上的一匹“黑馬”,與各大國有保險集團相比,其并不具有強勢的國企背景,僅在成立之初有上汽和中石化參股,后來這些股份也逐漸稀釋。但成立之后短短幾年時間內,該公司的注冊資本和持有資產成倍增長,經過七次增資,特別是2014年的兩次共499億元的增資,注冊資本達619億元,目前資產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堪稱保險巨搫。
同時,安邦不斷在資本市場開啟“買買買”節奏,在A股市場舉牌民生銀行、金地集團、金融街、遠洋集團、萬科等等上市公司。在國外也同樣出手闊綽,從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的18個月,安邦花了將近160億美元(約合1000多億元人民幣)在海外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比利時保險公司FIDEA、德爾塔?勞埃德銀行、荷蘭VIVAT保險公司等等,都留下了安邦的神來之筆。而2016年11月16日晚間,吳小暉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進行私人見面,據傳要重建第五大道666號。
財新4月29日刊登注冊金融分析師郭婷冰的長篇分析文章《穿透安邦資本魔術》稱其股權結構“撲朔迷離”,安邦的37家股東背后,通過101家公司層層疊疊可上溯到86名個人股東,均為安邦保險集團實際控制人吳曉暉在浙江老家的親屬團。郭婷冰認為,安邦的資本結構,是安邦資本魔術的命門。
5月3日,在致胡舒立的公開信最后,安邦提到了這篇所謂“重磅報道”錯漏百出,內容嚴重失實。
“比如文中誣陷安邦財險270億的投資是用于安邦增資,事實上,安邦財險的投資在安邦集團增資前數月已全部收回,根本不存在保險資金自我注資的可能。比如文中還列舉我司是金融街、金地集團、大商股份、遠洋集團、華富集團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實際上在上市公司股東清單里可以看到我司除了是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以外,其他都不是第一大股東?!?/span>
根據公開信息查閱,在沒有進行股權穿透的情況下,確實如安邦聲明所言,安邦并非上述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對于該聲明,財新傳媒并未進行回復。
安邦5月3日稱,將會對財新傳媒及胡舒立提起訴訟,以維護公司及吳小暉先生的合法權益。并于31日公開信表示已經于5月26日起訴文章作者本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