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自去年監管發文引導行業回歸保障以來,壽險行業保障型產品創新層出。
以典型的重疾險為例,自輕癥從重疾中單列出來、保障變成“輕癥+重疾”后,產品形態陸續演變,最新的標配是:輕癥多次賠付+輕癥豁免+重疾多次賠付+重疾豁免。近日,有壽險公司推出的新產品更進一步,在重疾中再做細分,依據重疾發病率、治愈率和治療費用精準分配保額。
重疾多次給付成標配
據一家大型保險中介機構人士介紹,在4月1日之前,市場主流重疾險產品的基本標配為:輕癥多次給付+輕癥豁免(被保險人罹患輕癥豁免后續保費)+重疾。4月1日以后升級的新一波重疾險,在這一基礎上新增了重疾多次給付以及重疾豁免保費。
重疾多次給付,主要是通過重疾分組的方式實現,這樣的保障更符合醫療水平提升下的市場需求。
記者看到的一份同業交流資料顯示,在保險經紀代理渠道熱銷產品前五中,有三款為重疾險,都為多次給付的形態。比如,其中一款產品將105種重疾分為五組,最多可給付四次;50種輕癥,最多給付五次。另一款產品保障108種疾病,重疾分四組,輕癥分三組,重疾輕癥最多均可給付三次。
“以前的重疾險,重疾只賠付一次,有些客戶得了發病率較高的重疾,比如甲狀腺癌后,賠付完保單就終止。但客戶治愈后,不能再享有保障,而多次賠付的重疾險解決了這一問題。”上述中介機構人士表示。
數據顯示,甲狀腺癌癥患者在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男性在94.3%以上,女性在97.1%以上。5年生存率是癌癥的一個重要指標,第一次癌癥康復后,患者生存5年以上后,癌癥再次復發的可能性被認為與健康人群總體發病率差異不大。
產品設計將重疾再細分
在重疾多次給付的基礎上,有險企又進一步推出重疾細分產品。同一款重疾險產品,針對不同發病率、治愈率、治療費用的重疾,給付不同的保險金,為發病率高、治愈率高、治療費用高的重疾,分配高保額。
該險企相關負責人稱,這一產品的設計思路在于,不應對所有重疾“一視同仁”,要讓消費者的每一分保費都花在刀刃上。盡管重疾險保障的重大疾病數量在幾十種,部分產品達上百種,但每種重疾的發病率并不相同。理賠大數據顯示,重疾險的理賠原因中,癌癥最多,占七成以上。同時,不同部位的癌癥治療費用也不同。
上述險企一款名為“愛加倍”的重疾險產品,依托大數據將重疾分為三類,給付不同保險金。第一類是88種基本重疾,發病率高、治愈率高、治療費用低,如甲狀腺癌,賠1倍保額;第二類為31種特定重疾,發病率高、治愈率高、費用較高,如乳腺癌,賠3倍保額;第三類是20種高費用重疾,發病率較高、治愈率高、費用極高,如少兒白血病或需要進行重大器官移植手術的重疾,賠5倍保額。
不過,上述中介人士提醒,這種重疾險對不同類型重疾給予不同保額,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重疾的保障額度,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接受度和需求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