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我國對外投資合作穩步發展。不過,國內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面臨的風險也在上升。動蕩的境外政局、多變的異國政策、無法預知的突發事件,往往給“出海”企業的生產經營乃至境外勞工的人身安全帶來隱患。難題如斯,如何才能破解?
政府部門出手“指點”
在7月6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中央深改組6月26日在第36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關于改進境外企業和對外投資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企業處置各類海外突發事件,不斷完善風險防控體系,促進我國對外投資合作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其實,早在今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及中國海外安全研究所已在聯合發布的《中國海外安全風險藍皮書(2017)》中指出,政局不穩將是今年全球最突出的安全風險。一方面,民粹主義在歐洲再度興起,導致全球化減緩或倒退的風險上升,各國互信合作的基礎削弱;另一方面,宗教文明之間沖突加劇,恐怖主義及其他非傳統安全威脅將有更多發展空間,影響范圍可能擴大。
顯然,身處復雜的大環境下,國內企業在“走出去”獲得重大機遇的同時,面臨的風險亦在上升。為此,商務部密切關注境外企業安防問題,實非“空穴來風”。如何有效應對海外政局動蕩,采取必要措施確保穩健經營,以及境外務工者人身安全,當真是一大重點課題。
據悉,商務部擬從完善對境外企業和對外投資的統計和監測、加強對境外企業和對外投資的監督管理、積極參與國際投資規則制定、加強國際安全合作等處著手,指導企業防范應對各類境外風險。
保險力量不容小覷
當然,政府部門出手“指點”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企業自身可借助保險的力量,進一步為“出海”經營及境外務工者的人身安全“保駕護航”。
先說經營安全,這就繞不開一個關鍵詞——出口信用保險。作為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準備金的特殊險種,其主要承保“走出去”企業在經營業務的過程中,因商業風險或政治風險所受損失。前者指由買方商業信用產生的風險,包括買方破產、無力償還債務;買方收到貨物后拖欠貨款;買方在賣方發貨后拒收貨物,并拒付貨款。后者則指買方不能控制的政治性、行政性原因引起的收匯風險,包括買方國家實行外匯管制,阻礙或延誤貨款的匯寄;買方國內發生戰爭、內亂或騷動;買方國家頒布法律、命令或條例,限制買方匯出貨款;買方國家取消原來的進口許可證,或者禁止買方貨物進口。
來看一組數據:2016年,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實現總承保金額4731.2億美元。其中,中長期出口信保新增承保金額226.1億美元;海外投資保險承保金額426.5億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3752.4億美元;承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和投資1133.1億美元。這些數字已然說明,出口信保值得“出海”企業擁有。再說人身安全,一方面,意外險、醫療險可作為境外務工者最基礎的保障。譬如,某壽險公司旗下的“出國人員境外傷害、醫療及緊急救援保險”,期限7天至1年,保障范疇涵蓋醫療、意外傷害身故/殘疾、轉運回國、后事安排、第三者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中國公民在海外遇襲事件頻發,不僅普通境外務工者,因工作緣故常需出入境的企業高管同樣須防人身安全風險。就此,企業可投保提供綁架、恐怖等保障內容的專項產品,幫助海外人員安心工作。譬如,某險企旗下的“安全防護保險”,針對企業高管董事、雇員及員工家屬,保障他們在境外遇勒索、綁架、拘禁、劫持等事件時產生的費用,包括提供贖金、顧問費、營業中斷損失等,最高保額達5000萬美元,最長期限3年。
這里要“表揚”一下江蘇省。為支持當地企業“走出去”,該省實施境外工作人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項目,涵蓋境外意外身故、殘疾、疾病身故、醫療運送、身故遺體送返、親友慰問探訪,以及恐怖襲擊等內容,其最大亮點在于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保險方案、價格和保險公司,企業僅需支付20%保費,另80%保費由財政支付,因此頗受好評。
如此實惠的地方政策,無疑值得推廣。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實施,各地將有更多企業和務工人員走出國門,面對他鄉各種風險,若既有企業投保,更有政府后盾,當能為之編織更牢固的保障網,確保“海外之行”步步安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