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北京,新光海航人壽的辦公樓卻略顯冷清。這家壽險公司已被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困擾了4年,而今仍在為緩解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問題絞盡腦汁。
8月3日,記者來到北京長安街邊的新光海航總公司,看到了一副“戒備森嚴”之象。公司大門緊閉,門上貼著三張紙,分別寫著:出入請輕開輕關;不接收快遞,請自行聯系收件人;員工憑門禁卡出入,注意防止閑雜人員尾隨,若監控發現沒有遵守者,將通報批評并承擔相應損失。
新光海航在最新發布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稱,為緩解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問題,公司于第二季度推動召開了董事會,就聘任高級管理人員議題進行磋商,并決議聘任四位高級管理人員,以滿足公司日常經營管理需要。目前公司已經向保監會報送擬聘任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申請,待監管機構審批。
報告披露的高管人員中,僅有總經理一人。其披露的信息顯示,4月10日,新光海航第二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表決,決議聘任黃志偉為公司總經理,聘任正式生效日以保監會核準任職資格日為準。原總經理陳國柱不再擔任該職務,但他目前仍擔任新光海航第二屆董事會董事。
記者昨日到新光海航實地探訪時了解到,黃志偉已經到任。工商注冊資料顯示,黃志偉為新光海航接盤者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自2013年開始,新光海航的兩大股東之一海航集團準備退出,另籌建渤海人壽,新光海航成為海航集團“棄子”。至今,該公司引入新股東的股權轉讓尚未獲得監管批準,新光海航已成為壽險行業問題最多的公司之一,人員大量流失、業務停滯、償付能力嚴重不足。
由于償付能力不足,該公司已先后于2014年、2015年被暫停增設分支機構、停止開展新業務。在保監會2016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一季度監管評價中,新光海航均被評定為D類保險公司。保監會也對其進行了約談,要求雙方股東于2015年7月底之前提出改善償付能力的方案,但目前尚未見起色。
從財務數據上看,這家公司距離達標越來越遠。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新光海航上半年保費收入2586萬元,凈利潤-2095萬元,凈資產-1.69億元。二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為-393.56%,較一季度末下滑188個百分點,預計三季度末會進一步下降至-443.79%。
新光海航表示,就公司現階段償付能力狀況,管理層已經多次向監管機關匯報,同時正積極采取措施,以緩解償付能力不足的相關風險。
除了上述的工作外,該公司采取的措施還包括:對現有產品進行再保險安排,通過辦理再保險,降低對最低資本要求,增加實際資本;投資管控,采取高現金比例、低權益投資比例的投資策略等。(原標題:新光海航人壽二季虧2000多萬 高管僅剩總經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