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銀行 保險 / 汽車 / 房產 / P2P > 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用科技手段監管金融科技

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用科技手段監管金融科技

2017-08-08 22:09? 來源:金融時報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金融時報

  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興起,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20國集團(G20)推動成立的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將其初步定義為由技術變革驅動的金融服務創新,這些金融創新可能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技術應用、業務流程和創新產品,從而對金融服務的供給產生重要影響。

  目前來看,合規科技(RegTech)和監管科技(SupTech)也被納入金融科技范疇予以研究??梢哉f,金融科技作為一股潮流,在推動銀行業務創新的同時也給監管帶來了挑戰。

  監管應當如何在防控風險的同時,鼓勵金融科技發展,就這一問題,日前,本報記者對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記者:金融科技在銀行業發展的現狀如何?

  答:按照巴塞爾委員會(BCBS)的分類方法,金融科技活動主要分為支付結算、存貸款與資本籌集、投資管理、市場設施(包括分布式賬戶)四類。其中,前三類業務具有較明顯的金融屬性,一般納入金融監管;第四類并不是金融行業特有的業務或技術應用,通常被界定為金融機構的第三方服務。

  從銀行業的情況看,目前已開展的金融科技活動主要集中在前三類。支付結算類主要有移動支付、支付清算等,例如諸多銀行的云閃付、微眾銀行和華瑞銀行聯合開發的區塊鏈應用系統等;存貸款類主要有網絡信貸信息中介、直銷銀行、精準營銷等,例如寧波銀行(002142,股吧)的直銷銀行投融資業務、南京銀行(601009,股吧)的“你好銀行貼鑫貸”、興業銀行(601166,股吧)的“安愉人生”綜合金融養老精準營銷服務等;投資管理類主要有同業資產交易、智能投顧等,例如南京銀行的鑫合易家、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的摩羯智投業務等。

  今年以來,各大型銀行紛紛宣布與科技公司、電商企業開展合作,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宣布戰略合作,工商銀行與京東金融簽署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農業銀行與百度戰略合作并共建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中國銀行與騰迅合作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大型銀行與互聯網巨頭的聯合,將進一步促進銀行與科技企業優勢互補,共同推動金融科技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普惠金融。

  記者:現在全球已經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在金融科技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伴隨而來的風險。從銀監會方面來看,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答:諸多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金融科技在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等方面帶來諸多好處,對金融業的發展利大于弊,應當支持和鼓勵;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也引發了新的風險,對其發展中的問題,應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在促發展和防風險之間做好平衡。

  首先從單家機構層面來看,一是影響傳統金融機構盈利能力。金融科技可能分流部分銀行業務,對現有銀行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形成了挑戰。二是增加了信息科技風險。金融機構更多運用新技術并外包部分金融業務,伴隨而來的是風險管理難度增加。三是可能提高整體風險水平。金融科技企業在增加金融服務可獲得性的同時,有可能降低客戶門檻,引入更多高風險客戶。由于金融科技尚未經過經濟周期性檢驗,缺乏歷史數據,可能造成風險低估和錯誤定價。四是對突發事件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全天候金融服務可能會增加金融機構受到外部沖擊的時間和概率,對實時監測和突發事件管理能力形成挑戰。

  其次從整個行業層面看,一是增加了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和金融體系的復雜性。金融科技將加深金融業、科技企業和市場基礎設施運營企業的融合,金融行業變得更加復雜。部分科技公司在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方面的局限性,有可能導致相關風險在三類企業之間傳遞,增加系統性風險。二是可能強化“羊群效應”和市場共振,增強風險波動和順周期性。在金融服務效率提升的同時,風險傳導速度可能加快,金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更易趨同,從而放大金融市場波動。以智能投資顧問為例,金融機構在運用智能化系統為客戶提供程序化的資產管理建議時,如果采用相似的風險指標和交易策略,可能在市場中導致更多的“同買同賣、同漲同跌”現象,從而加劇市場的波動和共振。

  記者:這對于監管來說帶來了哪些挑戰?

  答:從監管層面看,一是提升了監管復雜性。金融科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其業務模式背后是龐大、復雜、相互關聯的信息系統,海量的信息流、復雜的信息結構客觀上給識別風險造成了難度。二是增加了風險監測和管控難度。去中心化和金融脫媒使得更多未受嚴格監管、資本水平較低的科技企業進入金融行業,同時許多交易活動可能脫離央行清算體系,增加交易各方之間的風險敞口,也增大了風險監測和管控難度。三是容易產生監管套利和監管空白。某些科技創新可能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變相規避監管,造成監管套利。

  記者:針對上述問題和挑戰,銀監會方面的監管思路是怎樣的?

  答:盡管各種金融科技創新紛繁復雜,但其底層驅動力是一致的、穩定的,即連接金融活動所有參與主體的網絡和其上的信息流。銀行、證券、保險、信托、企業、個人消費者等各類主體已經連為一體,哪里有新的連接,哪里就有新的信息通道,哪里就有金融創新,信息有虛有實,疊加衍生。研究金融科技,需兼顧其上層的“金融”本質和底層的“科技”本質,采取“雙輪驅動”的模式,抓住科技驅動的本質,自底向上,穿透網絡、信息、應用去理解、研判、分析上層的各種金融活動,用科技的手段去監管金融科技,撥開現象的迷霧,抓住關鍵制訂針對性的策略。

  考慮到金融科技涉及主體的廣泛性和多樣性,以及網絡和信息系統的關聯復雜性,對金融科技的監管應首先建立對金融科技研究的長效機制,穿透金融科技的技術“黑匣子”,形成技術與業務雙輪驅動的研究體系,在此基礎上優化監管政策,建立監管規范,創新監管工具,不斷完善監管手段。在現階段,對金融科技的研究應把握基礎性、全局性和層次性:一是基礎性,應著眼于機器、網絡、系統所搭建的信息架構,了解信息產生、流動和價值產生各個環節。二是全局性,需要打破業態邊界,清晰地識別金融信息流動的網絡地圖和信息特征,以信息流識別資金流、交易流,識別各類金融科技創新業務模式的關聯性。三是層次性,技術分層、業務分類,從技術到業務在每個層面匯集跨行業的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形成與金融科技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監管體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