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保監會近日發布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全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140.15億元,同比增長23%。保險業資產總量16.43萬億元,相較年初增長8.69%。全行業繼續保持比較快的發展速度,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保險的多項指標和我國經濟回暖向好有一定關聯。
今年以來,全國貨運險結束連續37個月的負增長,上半年貨運險保費收入52.5億元,同比增長11.2%,較一季度和上年末分別提高2.8和14.3個百分點。其中,一些東部沿海地區如上海、浙江的貨運險先于全國,自去年下半年起觸底回升。貨運險是反映工業增加值、貨運量走勢、企業生產的先行指標,可用于判斷短期經濟景氣狀況,分析早期經濟趨勢變化。與之相對應,上半年,全國貨運量增速10%,較上年末提高4.3個百分點,貨運險增長與貨運量趨勢具有一致性。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也較上年末增長1.6個百分點。
上半年,出口信用保險保費收入為75.91億元,同比增長56.27%,比財產險業務整體增速快43.47個百分點。與此相對應,今年以來,我國出口總值增速由負轉正,1~5月累計同比增長8.2%,比去年末大幅增長15.9個百分點,表明出口形勢出現明顯好轉。其中,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出口信用保險實現保額2132.5億美元,同比增長15.3%,占同期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20.4%,為我國出口貿易回穩向好發揮了積極作用。出口信用保險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保駕護航,反映外貿出口水平,與出口總值的相關性較強。
上半年,全國產險業實現保費收入5275.9億元,同比增長13.9%,比一季度和去年末分別提升1.2和3.9個百分點,實現兩位數的增長。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8.1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比去年末提高0.2個百分點。產險市場走勢與宏觀經濟表現一致,反映出宏觀經濟總體企穩向好。財產險公司為宏觀經濟各行業提供財產保險保障,產險業發展水平能夠衡量經濟活躍程度、行業景氣水平和企業投保能力,對宏觀經濟總體走勢具有較強的指向作用。
上半年,科技保險和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7.32億元和12.45億元,分別增長34.06%和102.01%,比保險業平均增速快11.06和79.01個百分點。這兩個險種發展較快的背后是新動能加快培育,引領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快速增長。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1%和11.5%,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6.2個和4.6個百分點。
保監會表示,下一步,保監會將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不斷提高保險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這也意味著,保險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系繼續日益密切,保險業務發展情況將越發具有對宏觀經濟的良好預測能力。(原標題:保險業多項指標印證宏觀經濟企穩向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