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8月23日,記者從市醫保中心獲悉,我市市直城鎮職工醫保門診慢性病定點醫療機構從原來的9家增加到25家,增加了16家。
據市醫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我市市直城鎮職工醫保門診慢性病定點醫療機構只有9家,而且全部集中在周口中心城區。此次新增的16家市直城鎮職工醫保門診慢性病定點醫療機構,主要集中在各縣(市、區)。這25家市直城鎮職工醫保門診慢性病定點醫療機構分別是:周口市中心醫院、周口市中醫院、周口市第二人民醫院、周口市人民醫院、周口市鐵路醫院、周口市衛生防疫站、周口市精神病醫院、周口市同和堂大藥店、周口市開心人大藥店、吉祥大藥店、太康縣人民醫院、西華縣人民醫院、西華縣中醫院、項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項城市中醫院、扶溝縣人民醫院、淮陽縣人民醫院、淮陽縣中醫院、河南省黃泛區農場中心醫院、鄲城縣中醫院、鄲城縣人民醫院、沈丘縣人民醫院、沈丘縣中醫院、商水縣人民醫院和商水縣中醫院。
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傳統意義上就是指由特定的組織或機構經辦,通過帶強制執行的政策法規或自愿締結的契約,在一定區域的一定參保人群中籌集醫療保險基金。
醫療保險起源于西歐,可追溯到中世紀。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家庭作坊被大工業所取代,出現了近代產業隊伍。由于工作環境的惡劣,流行疾病、工傷事故的發生使工人要求相應的醫療照顧。可是他們的工資較低,個人難以支付醫療費用。于是許多地方的工人便自發地組織起來,籌集一部分資金,用于生病時的開支。但這種形式并不是很穩定,而且是小范圍的,抵御風險的能力很低。18世紀末19世紀初,民間保險在西歐發展起來,并成為國家籌集醫療經費的重要途徑。
醫療保險制度通常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建立基金制度,費用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醫療保險金由醫療保險機構支付,以解決勞動者因患病或受傷害帶來的醫療風險。(原標題:周口醫保門診慢性病定點醫療機構增至25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