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最近身邊有不少朋友會問健康險哪種最好?現在市場上的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健康險產品種類繁多,多多少少難免讓人無從著手,不知道怎么進行選擇。其實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一下,選擇一款最合適的產品。
要減輕個人醫療支出負擔
近日,衛生部公布的數據中顯示,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達72%左右,我們從近30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惡性腫瘤等重疾發病率在全球一年均3%-5%的速度遞增。然而根據中國精算師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顯示,6病種經驗發生率最低的是9歲的男性和7歲的女性,之后就會隨年齡增長而逐年快速增加。在接近60歲的時候,死亡比率將達到頂峰。25病種(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頒布的重大疾病有關定義所規定的全部25種重疾)的經驗發生率與死亡比率也表現出類似變化趨勢。
由此可見,對任何人來說,“先保障,后理財”都是一個重要話題。與此同時,未雨綢繆,及早的購買重疾險產品,是應對未知風險的有效策略。當被保險人患有上述疾病時,由保險公司就其所花醫療費用給予適當補償的商業保險,所謂重疾險,是指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腦溢血等)為保險對象。
有保險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重大疾病的發生率較低,但是一旦發生,巨大的醫療費用相當驚人,同時也給一個家庭帶來重大的壓力,根據相關人士搜集的有關衛生部的數據顯示,重大疾病的人均醫療支出一般達到人均衛生費用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以上,這不僅給病患造成心理負擔,而且還會使其在財務費用上陷入困境的模式,即便對很多中產家庭來說,也是極重的家庭財務壓力。然而如果消費者購買了重疾險,只要被保險人確診的疾病符合保險合同條款條例中的保障對象,就能立刻可以對其因病所致的醫療花費進行補償保障,這樣既減輕個人的醫療支出負擔,也能為患者的家庭撐起一把保護傘,最大可能的帶給被保險人一份滿意的保障。
度身選擇合適的健康保險產品
我們在選擇健康險的時候會發現,市場上各大險企推出的保險品種類型繁多,難免令人無從著手。對此,保險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重大疾病保險主要有消費型和儲蓄型兩種,消費者可根據自身實際綜合考慮,選擇合適的產品。
在面對消費型與儲蓄型重疾險的主要區別在于交費方式及保險期限上有不同之處。其中,消費型重疾險能花費較少的保費獲得較高的一份保障,同時消費者交費期限長,比如說若保障至65歲,交費也應延至65歲。而儲蓄型重疾險的話,則是每期交費固定,且交費期完后仍有保障。比如,消費者30歲投保交保費至50歲,在這之后不需交費,但一直擁有保險保障。但是它的缺點是前期相同的保障,保費卻相對較高。這是這兩款的不同之處。
所以,在相比消費型重大疾病險,儲蓄型重疾險在保費方面占有很大的優勢。如果需要長期、持續地獲得重大疾病的保障,我們從保費角度長遠考慮,儲蓄型險種可能更經濟。更值得關注的是,大部分保險公司對55歲以上的人群停售重疾險,保障會出現空檔。所以,在家庭經濟負擔變輕的時候,消費者要考慮添加儲蓄型產品,保障年限能達到65歲甚至更高。
結束語:目前,有不少青年人認為,自己身體健康,沒有必要立即投保重疾險,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近幾年,由于空氣污染嚴重、工作壓力增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等原因,相對而言重大疾病的發病率也逐步步入年輕化趨勢,年輕群里不可不防。而且,重疾險作為健康險的一種,保險公司在做預案時,會將投保人的年齡作為一個重要的杠桿,依據各年齡段的大病、慢性病、住院及康復指數來提高門檻,進而規避風險,而年輕人買重疾險一般不會遇到因身體原因被保險公司要求增加保費或者部分責任免除的情況。年紀越小投保時費率上就比較劃算,比如30的“起步價”要比50歲低得多。哪個險種最好呢,其實從自身出發選擇一款最合適的產品才是最好的健康險,消費者可以綜合考慮,選擇保險險種,小編帶您了解到這里,想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