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董事長涉嫌違規投資被抓之后,中融人壽近年來高管變更頻頻。記者從中融人壽官網獲悉,該公司已正式任命孫建軍出任總經理并獲得監管批復。
孫建軍是一名保險“老將”。曾擔任泰康人壽助理總裁,分管全國個險業務,之后又加入復星保德信擔任總裁一職。今年5月,來到中融這一人事動蕩、業績不佳的公司,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人事選擇或許是看上孫建軍個險業務經驗謀求公司轉型”。
近兩年異軍突起的中融人壽,被認為是“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代表之一。其依靠在銀保渠道銷售分紅險、萬能險等理財型產品迅速做大資產端,同時在二級市場頻頻舉牌引發市場關注。保監會數據顯示,2014-2015年,中融人壽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03.4億元、177.28億元。
在做大保費規模的同時,其償付能力逼近監管紅線。2016年1月7日,中融人壽收到保監會出具的監管函。監管函顯示,由于中融人壽2015年三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5.95%,償付能力溢額-23.49億元,屬于償付能力不足類公司,責令中融人壽自2016年1月18日起停止開展新業務,暫停中融人壽增設分支機構。
停止開展新業務之后,中融人壽保費規模一落千丈。從2015年的177.28億元下滑至2016年的23.4億元。為了應對償付能力風險,該公司隨即開啟了增資計劃。今年1月17日,中天城投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中融人壽償付能力重新達標,保監會已解除對中融人壽采取的監管措施。在重獲開展新業務資格后,今年上半年,中融人壽保費收入為42.3億元。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融人壽引入了孫建軍出任總經理。資料顯示,孫建軍今年5月就加盟了中融人壽。在新掌門人加入后,中融人壽也開始建立公司風險偏好、完善風險管理制度等體系。中融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公司凈利潤為-2.5億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2.26%。目前,在風險管理方面,中融人壽正在建立風險偏好體系,確定風險偏好維度,提請董事會審批公司2017年度風險偏好陳述書,風險偏好體系正式運行。另外,還將進一步建立完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重新評估風險管理制度運行情況,根據實際管理需要及時修訂完善,完成相應制度的年度更新。
對于新掌門孫建軍,有業內人士稱之為“個險專家風向標級人物”。據了解,2010年,孫建軍領導的泰康人壽北京分公司各項業務指標實現顛覆式發展,市場地位和系統地位快速提升,全年實現總保費規模77.1億元,同比增長37%,市場占有率10.3%。其中銀行保險新契約保費市場第一,電話行銷、團險均為市場第二,個險營銷新契約保費市場第四。在加入復星保德信時,復星保德信也在以大個險渠道為核心,加強營銷團隊的組織發展,打造復星保德信的MDRT團隊。有業內人士認為,中融人壽重獲新業務自主權之后,挖來“個險大咖”,將為公司帶來一線生機。
作為公司掌門人,除了面臨一系列經營問題,中融人壽曾因違規運用保險資金、虛增公司償付能力被罰,這都將為新掌門帶來挑戰。2015年,保監會對中融人壽開出30萬元罰單,并限制不動產投資、股權投資、金融產品投資各一年。與此同時,保監會決定給予時任中融人壽董事長、總經理陳遠禁止進入保險業一年的處罰。(原標題:中融人壽高管變更頻頻 孫建軍空降為掌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