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30日消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今天(8.30)正式發布“車險理賠服務平臺”建設計劃。通過借鑒共享經濟的成功模式,建設面向全保險業的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以期改變現有車險理賠服務模式,解決行業痛點難點,預計在2018年正式上線。
這一計劃由中保協主導,由全國中小財產保險公司聯席會推動落實,多家保險公司、公估公司與互聯網企業、地方政府投資平臺等將意向共同出資,成立“中保車服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保車服”),公司化、市場化運營“車險理賠服務平臺”。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朱進元表示,“車險理賠服務平臺”未來將以服務社會、保險行業和消費者為根本,運用保險科技創新和互聯網技術,通過建設及運營保險服務平臺,努力凝聚和連接各方資源,為保險公司及客戶提供包括查勘、快修、零配件供應等系列車險理賠以及車生活系列服務,打造保險消費者與服務提供商之間無障礙通道,助力提升保險行業服務能力。
探索車險理賠查勘共享模式
傳統車險查勘模式存在投入大、成本高、時效慢等弊端,由于各家險企及公估公司在查勘能力上的參差不齊,影響了保險業整體服務形象。據介紹,該平臺的最大創新在于借鑒共享經濟的成功模式,通過建立查勘員準入、查勘作業規范及服務考評體系標準,整合業內保險公司與公估公司的查勘資源以及行業外社會分布的查勘力量,形成強大且反應迅速的查勘服務網絡,在接到客戶報案后快速發布出險信息,就近調度查勘人員,快速完成現場查勘。平臺還將通過案件分類與客戶分類,對符合條件的客戶提供自助查勘功能,借助現場照片自助上傳、圖片識別、反欺詐等技術,實現出險客戶自助查勘。
“車險理賠服務平臺”擬通過廣泛募集查勘員和借鑒共享出行領域的調度模式來提升服務時效;通過查勘員的資格認證、注冊管理、評級評價來保障服務質量;通過隨機派工以避免防范查勘員聯合客戶或修理廠作假出現的道德風險;通過現場查勘的面對面服務提供人文關懷,比如客戶安撫、傷者救助或協助、安全提醒等,并可為各家保險主體有償提供例如送傘,送水,送交通警示牌、滅火器、代駕、代步車等個性化服務,給客戶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
打造車主的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
除了以車險查勘服務為基礎功能,對“保險查勘”模式進行創新外,該平臺還抓住在車險理賠過程中對保險公司和出險客戶利益關系重大的主要消費環節,側重開發車輛快修服務與汽車零配件供應服務功能,致力于將平臺打造成為圍繞車險理賠及車主生活的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
據統計,行業85%的車險案件賠款金額在5000元以下,其中絕大部分案件為車身刮蹭,此類事故的維修價格易于統一,很容易明確定損并形成快修價格標準。而通過平臺整合全社會快修資源,統一維修標準,規范維修價格,搭建遠程定損通道、評價維修質量、統一結算維修費等,可以使小額賠案得到更加快速便捷的處理。在提升客戶體驗同時,也提高了小額賠案的服務時效,減少理賠價格糾紛,同時對維修市場的規范也將起到助推作用。
2016年保險行業車險賠款支出3650億元,其中零配件賠款金額預計超過1300億元。由于目前汽修行業配件品質混雜,缺乏標準和透明,導致保險難以有效管控,并影響客戶滿意度。平臺將搭建汽車零配件價格信息平臺與供應交易平臺,一方面整合各車型配件理賠價格、原廠價格、市場價格等數據,確保維修成本透明真實,另一方面,建立零配件供應商的注冊、認證制度,搭建線上交易平臺,實現廠家到需求方的直供,以保證零配件質量,降低理賠成本。
為滿足客戶全方位的服務需求,平臺還將整合全社會汽車后市場服務供應商,為車主的養車(如汽車美容、保養)、用車(如年審、查違、救援、充電、代步車)、出行(如代駕、租車)、汽車金融(如二手車交易、消費貸款)等場景,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車生活服務。
多家保險公司與科技公司成為平臺意向發起人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平臺將由多家保險公司、領先的互聯網企業及地方政府投資平臺共同發起。這也是現代中國保險業發展數十年來,第一次由眾多保險公司自發參與,并聯合社會資本共同組建的非保險類高科技互聯網平臺。據悉,這一平臺的主要意向發起人包括數十家保險業主體、螞蟻金服、滴滴出行、深投控和創始人團隊。
而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等領先互聯網企業的加入,讓平臺的技術能力更趨強大。螞蟻金服擁有圖像識別、支付結算、地圖定位、信用體系、云計算等強大技術能力,滴滴出行在車輛及人員調配能力、高效的路徑規劃能力、駕駛行為數據檢測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都將助平臺建設更加迅速。
為保障保險行業數據和信息安全,中保協作為全國保險業的自律性組織,將專門成立“行業管理委員會”,對平臺的運營管理進行監督和指導。(原標題:保險行業集體發力 車險理賠服務平臺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