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誠保險”)公布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眾誠保險虧損面繼續擴大。這對一心想IPO的眾誠保險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眾誠保險是一家以機動車保險相關業務為主,并且已于去年下半年成功掛牌新三板的保險公司,盡管有著廣汽集團作為控股股東,但已連續4年虧損。此前,有相關人士透露,眾誠保險計劃3年內實現IPO轉板,目前已開展公司IPO路徑研究,選定合適的方案,為早日轉板創造良好條件。
經濟導報記者查詢數據發現,眾誠保險2013-2016年的凈利潤虧損分別為1億、1.69億、0.82億以及0.3億元。按照公司上市IPO的財務條件要求,發行人應當符合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從眾誠保險當前的經營狀況來看,該公司要想在3年內實現IPO轉板,則至少要在3年內連續盈利且實現3000萬元的凈利潤。
很顯然,在2017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面前,眾誠保險表現并不好。從保險業務收入方面來看,眾誠保險今年二季度中的保險業務收入實現2.92億元,與上季度相比幾近持平。但從凈利潤方面,眾誠保險凈利潤繼一季度虧損87.43萬元后,二季度虧損加劇,虧損2758.44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也由盈轉虧。
不得不說,財險市場的激烈競爭是眾誠保險面臨盈利壓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財險市場上,大型財險公司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在財產保險的業務中,汽車商業險業務的占比接近80%,對于以汽車保險業務為主的眾誠保險而言,競爭壓力相當大。
此外,償二代某些資本規則利好大型的保險公司,小型的保險公司將面臨更大的資本壓力。
一般的財險公司在開展車險業務時受汽車經銷網點和售后服務網點的制約和影響較大。大型險企由于有自己的渠道優勢和管控力強大的電網銷以及車商合作,小規模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肯定受到沖擊。盡管2016年眾誠保險曾與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等多家廣汽系子公司進行了關聯交易,但僅占到年度銷售的5.85%,累計交易額為6898.7萬元。對于車險收入金額占比超過90%的眾誠保險而言,汽車股東的背景為其帶來的直接收益有限。
各大保險機構年報顯示,在過去的2016年,出現車險業務虧損的保險企業已超過41家。保監會財險部主任劉峰也曾明確表示:“中小公司經營困難,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會存在。”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眾誠保險在產品開發、營銷等方面有新的嘗試,試圖主打差異化競爭。該公司去年還與股東廣汽集團一起聯手樂視投資大圣科技,意在重塑”汽車+互聯網”格局。(原標題:虧損面繼續擴大 眾誠保險IPO闖關山險水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