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正從資本驅動型轉變為科技驅動型,并已開始輸出保險科技。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宣布,首次面向保險同業開放“智能認證”、“智能閃賠”產品。
平安在保險領域的身份,除了保險產品提供商外,又新增了“保險科技提供商”。此前,螞蟻金服等平臺也向保險行業推出智能產品。談及此項“競爭”時,平安方面稱,“不怕被比較,平安對技術是有信心的”。
平安進入3.0時代,一個核心就是要建立開放平臺。金融壹賬通總經理邵海峰昨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笑稱,平安目標是未來保險市場160家險企都能用上平安的智能技術。
開放兩大智能產品
金融壹賬通是平安集團旗下核心金融科技平臺,包括智能銀行云、智能保險云、智能企業云等五大板塊。其中,“智能銀行云”此前已開放技術給銀行業,與400多家銀行和上千家非銀金融機構合作。昨日,“智能保險云”首次對保險行業開放了“智能認證”、“智能閃賠”兩大產品。
據邵海峰介紹,開放的產品融合了人臉識別、語音語義識別、聲紋識別、微表情等17項核心技術以及394項平安自有專利。
其中,“智能認證”可應用在保險投保、理賠、客服、保全業務上。平安智能認證投入使用后,投保時間可縮短30倍,“雙錄”時間縮短3/4,質檢成功率提升65%;理賠處理時效由3天提速至30分鐘。同時,覆蓋保險公司90%以上客服環節,提高客服效率。
“智能閃賠”包含四大技術亮點:一是高精度圖片識別,覆蓋所有乘用車型、全部外觀件、23種損失程度,智能識別精度高達90%以上;二是一鍵秒級定損;三是自動精準定價;四是智能風險攔截。“智能閃賠”是平安已投入真實生產環境運用的人工智能定損與風控產品,平安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基于此,今年上半年,平安產險處理車險理賠案件超過499萬件,智能攔截風險滲漏達30億元。開放后,預計將為車險行業帶來超過200億元的滲漏管控收益。
中小險企樂見開放
十余家中小險企當日與平安簽定了合作意向書。現場多位中小險企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普遍表示,平安的技術開放,他們是歡迎的,因為這意味著實在的益處。中小保險公司歡迎行業多一些基礎設施類的技術。(原標題:資本驅動轉向科技驅動 中國平安開始輸出保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