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國保監會就近半年保險業防風險、治亂象落實效果進行了披露。
在防風險方面,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副主任郭菁表示,自今年4月份《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有關事項的通知》發布以來,保監會多措并舉,強化了保險公司在風險防控中的主體責任和一線責任,切實督促保險公司將各項風險防控要求落到實處,有效增強保險業風險防范的前瞻性、有效性和針對性。
據郭菁介紹,隨著保險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行業風險防范工作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行業風險狀況總體穩定。截至二季度末,全行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5%,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0%,均顯著高于100%和50%的償付能力達標線。二是行業轉型效果逐步顯現。部分結構好、轉型早、轉型快的保險公司盈利能力和資本使用效率不斷提高,帶動了行業償付能力提升。三是行業風險管理能力持續提升。保監會一系列加強風險防控的監管措施推動保險公司切實把風險防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保險公司風險防范意識不斷增強,風險管理制度機制更加健全,對風險管理工作的資源投入進一步加大,風險防范的針對性、有效性增強。
在治亂象方面,保監會今年4月份發布了《關于強化保險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整治市場亂象的通知》,部署了8個方面專項整治工作。“今年4月底,保監會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黨中央、國務院關切、社會關注、消費者反映強烈的保險業務領域,組織開展了9項專項檢查。”保監會稽查局副局長楊玉山表示,上半年,保監會系統共對306家保險機構和447人實施了行政處罰,其中,罰款6369萬元,處罰機構家數、人數及罰款金額同比分別增長31%、18%和21%。重大行政處罰次數明顯增加,其中,禁止4人進入保險業,責令13家保險機構停止接受新業務。
楊玉山表示,治亂象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市場亂象問題及風險得到了揭示。初步統計,治亂象工作開展以來,保險公司自查發現問題1131個,涉及金額982億元。監管部門專項檢查發現問題2300余個,涉及金額近10億元。一些業務領域亂象問題得到了初步遏制,比如,保險資金在上半年未發生非理性舉牌、境外收購等激進投資行為。針對市場上存在的亂象問題,保監會陸續出臺有關監管文件,探索建立整治市場亂象的長效機制,如區分財產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分別制定了資產負債能力評估規則和量化評估規則,引導保險公司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逐步建立起產品監管、資金運用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協調聯動的長效機制。(原標題多措并舉 保險業防風險治亂象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