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呼聲再起 專家:放水刺激老路難再現
一些專家指出,降準所釋放的信號意義太濃,相比“精準滴灌”的MLF操作方式,“大水漫灌”式的降準很容易給人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意味。
央行參事盛松成此前就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指出,在有其他方式可以達到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目的時,央行不一定要通過降準這一路徑。
“我們的超儲率已經很低了,應該說降準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降準最大的問題在于,第一,降準釋放寬松的信號意義太強,而這與當前總體基調不符;第二,降準以后短期內是不能再升準的,不可能今天降準,明天升準。央行更樂于通過SLF、MLF、PSL等一系列貨幣政策工具來達到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目的。”盛松成稱。
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劉可也向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近期人民幣匯率壓力加大,如果采用降準的方式維護資金面平穩可能釋放錯誤信號。
上周五(6月1日),央行決定擴大MLF擔保品范圍,新納入中期借貸便利擔保品范圍的有:不低于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
在劉可看來,這不僅體現了央行對于市場的呵護,也體現了貨幣政策的“層次感”。“擴大擔保品范圍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將大幅放松,因為MLF的貨幣投放能力是弱于降準的,信號作用也弱于降準,靈活性和可逆性比降準強很多,例如可以通過提升MLF利率等方式來控制使用數量。”劉可分析說。
劉可認為,為了把控好金融去杠桿與金融防風險的平衡,未來可能是嚴監管和貨幣適度寬松的組合,但無論是采用降準還是MLF投放,都大概率將保持政策的“層次性”。從4月份的降準操作來看,一部分用于償還9000億MLF,一部分對沖4月下旬稅期,并未產生更多超額存款準備金釋放,放水刺激的老路難以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