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通縮的原因
去年四季度以來,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行業紛紛出現裁員降薪潮,再加上股市/樓市萎靡、PPI/CPI持續走低,所以通貨緊縮的說法一時廣泛流傳。
為什么會出現通縮呢?其實無怪乎以下幾個原因。
央行信貸緊縮。前文已經說了,貸款就是印錢,所以央媽緊縮信貸——表現就是加息/提高準備金,就會讓貸款困難。貸款難了、貸款少了、錢就少了,相對商品/服務數量來說,錢就不夠用了,結果就是通縮。
所以做投資理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信貸松緊情況。信貸寬松期開始,錢就要多起來了,會帶來價格的上漲,此時就要買入資產;而信貸緊縮期開始,錢即將要減少,會帶來價格的下跌,此時則要賣出資產。
實體產能過剩。通縮是錢的數量相對于商品/服務的數量少了。所以,當錢的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商品/服務的數量會造成通縮;當錢的數量增幅小于商品/服務數量增幅的情況下,也會造成通縮。
這些年為什么我國的CPI漲幅一直在2%上下的低位徘徊?因為產能過剩。商品可以無限量的生產出來,也就漲不上價。為什么在2015年后,PPI會出現大幅上漲?因為PPI是生產資料(煤炭/鐵銅礦石等)的價格指數,而2015年后中央提出了去產能以及加強環保監管。生產上游的原材料企業破產清退了,供給也就減少了,結果自然是價格上漲啊。
人們不愿貸款。這就是上文說的,央行印鈔得有貸款人配合,沒人貸款也就無法印錢,央行再放松信貸也沒個卵用。
為什么大家不愿意貸款呢?沒有高收益的項目(經濟衰退期往往如此)、沒有借貸消費的欲望、沒有貸款投資賺錢的欲望……就如同當下的日本。現在的中國也存在這樣的苗頭,貸來錢干什么呢?沒有好的項目,投資不僅虧錢、還要支付貸款的利息。
人們不愿花錢。專業的說法是貨幣流通速度下降。貨幣流通速度越快,經濟就越繁榮,錢也就越好賺,用通俗的說法就是“大把賺錢、大把花錢”。大城市的貨幣流通速度就快,賺得錢多,可總感覺錢不夠花。偏遠農村的貨幣流通速度就慢,賺得錢少,可總覺得錢花不出去。在大城市工作、而老家是農村的人,每到春節回農村老家時這種感受會特別強烈。
為什么大家不愿意花錢呢?心理預期經濟形勢不好或將來不好,預期錢將越來越難賺,還有就是確實失業了、收入少了或者沒收入了。而一個人的支出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當支出減少,經濟就萎靡,通縮就來了。
長期看,錢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毛,引發通貨膨脹以致錢會貶值。可在一個短周期內,則會出現通縮,也就是錢會變少、錢會變得值錢。辨別周期,踏準節拍是多么的重要!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