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公司未就貨幣資金出現大幅度變動的流向、現有資金受限制的原因以及資金安排計劃作出說明。甚至,這18億賬面現金是否真實存在過尚且不得而知。當日,上交所發函追問,針對輔仁藥業現金僅1.27億元的情況,要求其進一步說明公司貨幣資金具體情況、賬面資金大幅減少的原因、負債情況和公司與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之間的資金拆借情況。
與此前幾家上市公司業績暴雷不同,輔仁藥業曾是醫藥行業著名的“白馬股”,至少從財報來看,近年來輔仁藥業的利潤表現不俗。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輔仁藥業營收分別為4.35億、4.62億、4.96億,凈利分別為1212萬、2777萬和1765萬,而在2017年合并開封制藥資產當年,其營收猛增至58億,凈利增至3.92億。2018年度,輔仁藥業營收63.17億,同比增8.92%,凈利8.89億,同比增126.67%。公司實際控制人朱文臣在2012年和2013年曾經憑借76億和80億的身家位居胡潤百富榜河南省首富,2018年根據胡潤百富榜顯示,朱文臣的身家達到了120億元。
但有意思的是,輔仁藥業在分紅問題上是一貫的“鐵公雞”,公司在2017年之前從來沒有分紅過。公司2017年度決定現金分紅8000萬元,今年的現金分紅6000萬元,就揭了公司的老底。為什么一家從前一向不分紅的公司,在公司現金流吃緊的情況下還決定要向股東進行現金分紅呢?分析認為,這可能與2016年輔仁藥業收購開藥集團等一系列資產重組之后,控股股東對其他股東做出的分紅承諾有關。
一個很少被人注意到的事實是,公司財務費用從2016年以來一直在增長,2018年公司財務費用已經將近2.5億元,由于銀行一般不會配合上市公司做假賬,財務費用的增長可以有力地反映出公司的現金流從2016年開始已經出現了危機端倪。
去年6月有媒體報道稱,在輔仁藥業78億元并購開藥集團的交易中,輔仁藥業面臨3.91億尾款拿不出的窘境。直到今年,輔仁藥業頻繁的出現股權凍結和司法糾紛,同時多次被各地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據證券時報報道,目前包括輔仁藥業及其母公司輔仁藥業集團旗下眾多企業,多出現停工、欠薪困局。輔仁藥業公告稱,公司目前資金短缺可能造成產能不足,可能會影響相關產品銷售。
輔仁藥業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重點對鄭州遠策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建設項目做了積極推進工作,其主要以高端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為主的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專注于生物醫藥的開發和產業化。截至2018年12月31日,鄭州遠策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完成投資17,519.30萬元,重點項目實施將為公司增添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有媒體走訪發現,該項目因發不出工資,于去年10月就已經停工。
現在擺在上交所、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面前最緊迫的問題,就是那18.16億賬面資金是否真實存在過,如果是,如何解釋這筆資金的流向?它是否已被公司實際控制人占用?目前輔仁藥業對此還沒有明確的說法。但這從目前實際控制人朱文臣的近況來看,這一可能性非常高。
據了解,朱文臣的其他主要資產包括2002年兼并的宋河酒業,根據證券時報披露,截至目前,宋河酒業被凍結的股權金額超過1.2億元,旗下包括散酒在內的資產遭到質押,被擔保的債權數額超16億元。與此同時,宋河酒廠也存在拖欠員工薪資的情況。
另外,輔仁藥業在7月24日的公告中稱,輔仁藥業和輔仁集團曾為一家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而該擔保公司為宋河實業的一筆3000萬元銀行借款提供擔保。該擔保協議未經輔仁藥業內部決策通過,也未得以及時披露。
實際上,隨著信用和貨幣收緊,今年無論對于個人還是企業,“錢緊”的感覺特別明顯,加上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激增,今年上市公司頻繁出現業績暴雷,而其中許多都通過財務造假手法掩蓋違規占用資金或者其他違規行為,蒙騙上市公司投資者,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因此,投資者不能輕信財務報表的某些科目,而是要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一個綜合的考量。
好在作為投資者而言,我們不需要去證明某些公司存在財務違法行為,而只需要通過合理的懷疑去排除那些可能有毒的上市公司,躲過大A市場上的那些雷。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