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市住建委獲悉:上海將針對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持續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已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房地產市場監管規范商品住房預銷售行為的通知》,明確要求新開盤商品住房采取由公證機構主持的搖號方式公開銷售;嚴格落實購房實名制;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價外價。
《通知》強調,房地產開發企業、代理銷售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相關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不得以各種方式炒賣房號,開發企業員工自購本企業開發的商品住房的應當予以申報,購房名單納入區房管部門全程監管。同時明確對涉嫌違規的房地產企業,一經查實,一律暫停網簽,降低直至取消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并列入行業信用管理“黑名單”。涉嫌違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財經問題專家王亞宏解讀:“搖號”買房 重點在“公證”
搖號買房、選房其實在房地產市場里屬于老套路,但不同的是以前房企搞搖號,是制造出房源緊缺、銷售火爆假象的營銷手段,從而達到提升房價的目的。
上海公證搖號買房的政策,其目的是遏制投機炒作和恐慌性購買,消除賣方和中介的不當行為,盡量擠出房地產市場中的泡沫,讓房屋回歸居住使用的本源屬性,保障普通人購房。
其它城市是否跟進 還需因城施策
上海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搖號等新調控政策的出臺,難免會對周邊城市帶來示范效應。
有分析人士表示,“對于房源相對不足的城市,如何獲得購買權很關鍵。看似是公平交易,但房企更容易操控房源,導致一種新的購房成本增加。”要對此實施有效的管制,搖號成了最直接有效措施。
但最終是否真的執行,可能還取決于搖號買房政策的具體實施效果如何。在房地產調控上各城市市場情況差別不小,因城施策是共識,各地還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政策評估,實施最符合實際的政策來鞏固調控效果。總的來說,住房供給越充足的城市,實施搖號買房政策的可行性就越小,反之亦然。
55城密集調控 樓市 “四限”時代到來
自去年“9.30”以來,中國超55個城市發布了各種相關房地產調控政策160余次,分析人士表示,樓市調控層層加碼后,已經進入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的“四限時代”。
僅在3月份,以北京版“認房認貸”政策出臺為標志,粗略統計已有超過40個城市出臺樓市調控舉措。其中,“認房認貸”政策不僅覆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天津、廈門、杭州等二線城市也加入到“認房認貸”陣營。到了4月,地方出臺調控政策近50次,調控力度和范圍不斷擴大,調控地區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
而在調控手段上,一些城市開啟了限售的模式。截至目前,已有廣州、珠海、惠州、成都、廈門、福州、西安、濟南、鄭州、青島、杭州、揚州、常州、長樂、徐水、啟東、白溝、東莞、高碑店等逾20個城市啟動限售的調控政策。
業內人士表示,本輪樓市調控的全面升級,從抑制投資投機的角度看,將有更多的城市加入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的“四限時代”。
調控因地制宜 因城施政 多地樓市成交降溫
而在密集的調控下,多地樓市成交出現新一輪降溫行情。有報告顯示,4月份,受監測的5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667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0%,同比減少19%。
受監測的50個城市中,3-4月份,至少有30個城市出臺過包括限購在內的各類政策。4月份,這3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832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4%,同比減少20%,均超過50個城市的總體成交跌幅。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 4月樓市成交整體下行,一二線城市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三線城市同環比略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