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多事之秋,全國多個城市正掀起一波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風暴。
前不久,住建部在電視電話會議中通報了各地查處的30家中介機構和開發企業,這是繼去年連續三次通報96家違規房企之后,再次集中公開曝光違規房企名單。
盡管此次市場整頓力度空前,仍有不少開發商存有僥幸心理,處處設置購房“陷阱”。面對防不勝防的違規“小動作”,作為購房者在買房時一定要擦亮眼睛,進行仔細鑒別,切莫聽信“巧言”或者貪一時小便宜,吃了大虧。
案例警示:要不回的使用面積
地處珠海市金灣區的鴻泰?西岸中央(又稱鴻泰花園),最近頗為躁動,究其原因,是開發商在項目銷售過程中宣傳誤導,使得四戶業主在未被告知實情的情況下“購買”了屬于公攤面積的架空層和花園,導致如今既無法順利交付,雙方又難以就賠付達成一致。
據此次事件中的黃女士(化名)透露,事情是由開發商耀強貿易公司違規銷售,誤導購房者引發的。
原來,在該項目銷售過程中,開發商將4棟、5棟的二樓物業與一樓部分架空層、部分花園合并作為主推戶型進行宣傳,將公攤面積與二樓捆綁銷售。即便是在清楚一樓是沒有產權的公攤情況下,開發商仍與業主簽訂了使用協議,與房屋合同一并交給了業主。
黃女士告訴和訊房產:“實際上,私底下,項目銷售人員也只是說簽訂了使用協議,一樓和花園可以正常使用,但沒有提及這些面積在交付和使用過程中存在風險。”
直至項目交房前夕,開發商擅自銷售公攤面積的行為遭到了同小區部分業主的強烈反對,隨后,小區部分業主將此事投訴至金灣區住建局,在住建局的督促要求下,開發商將一樓及花園面積歸還給小區全體業主。
對此,黃女士及其他三家業主感到委屈和不平,在他們看來,自己在購買二樓物業的時候,雖然沒有將一樓和部分花園的面積寫進購房合同,但有加蓋耀強公司公章的使用協議,更為重要的是,繳納的總房款里面是包含這部分的費用的。
根據鴻泰花園開盤時的成交價格來看,3-10層精裝修的戶型總價約為70萬-80萬,而四戶業主的二樓成交總價為146萬-205萬。黃女士認為,二樓物業明顯高于市場行情的成交價里面包含開發商捆綁的“公攤面積”。
對此,開發商給出了解決方案——根據四戶業主購房時間不同、成交總價不同,分別給予40萬-50萬不等的退款。照此計算,毛坯交付的二樓總房款相當于150萬元左右,對于這個遠高于小區均價的價格,四戶業主表示難以接受。至于開發商的具體退款標準,和訊房產致電該項目負責人,截至發稿未獲任何回復。
除此之外,開發商給出的另一套解決方案是,按原成交價退房。但考慮到最近兩年珠海房價的上漲行情,黃女士認為即便是退還全款,自己的利益也是受損的,并且也錯失了選購其它物業的時機。迫于無奈,四戶業主打算聯合起來,以詐騙罪起訴耀強貿易,以捍衛自己的權益。
期房風險不可不防
數據顯示,近年來,商品房買賣糾紛案件數量持續攀升,其中期房官司占比達7成以上。即便購買期房存在風險,但期房比現房價格便宜5%至10%,因此很多消費者仍然對期房趨之若鶩。
有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告訴和訊房產,消協經常接到一些業主的投訴,但是處理起來,開發商就一句話:“給你退房”,結果誰都不退,雙方僵持不下,更有甚者,業主自發組織起來進行暴力維權。
業內人士建議,購買期房要在以下幾方面注意規避風險:
風險之一:房屋質量風險。在期房投訴中有關房屋的質量問題一直位居首位。由于消費者在與開發商簽訂購房協議時,自己所購買的房屋還沒有成型,不能看見房屋的實際情況(即便房屋交付后,對一些隱蔽工程質量問題也難以發現),因此,消費者經常會因為房屋質量問題和開發商發生糾紛。
風險之二:面積縮水風險。有些開發商為了謀取最大的商業利益,在進行實測時,有意改變建筑面積、加大公攤面積,并且不明示公攤面積的數量和計算方法,以致商品房實際面積與銷售面積嚴重不符。
風險之三:虛假廣告宣傳的風險。開發商的售樓廣告經常是美麗動人的,如果僅憑售樓時開發商所作的宣傳買房,可以肯定地說多數時候都會令人感到失望。入住以后就會發現,開發商交付的房子與其宣傳的房屋品質大相徑庭。
風險之四:規劃變更的風險。開發商擅自變更規劃設計,在配套設施、綠地、容積率、環境設施等方面隨意改動。為了規避責任,開發商在與消費者簽署合同時,往往對這些問題不做約定,或者有的是在約定中設置陷阱,有的甚至拒絕約定,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
風險之五:產權風險。業主遲遲拿不到產權證大約有以下幾種原因:開發商不具備開發商品房的資質、沒有辦理合法手續違規建房、將房屋抵押、以劃撥土地或集體所有土地等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的土地來開發商品房,以致無法辦理產權證。
風險之六:延期交房的風險。由于開發商的資金問題(開發資金不到位、抽逃資金、挪用售房資金等)、工程管理問題等原因,有大量的遲延交房、甚至不能交房的事件發生,以致消費者的利益受損。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醒購房者,在購置期房時一定要多做調查,審查“五證”,確定房產開發、銷售手續齊全后再簽訂購房合同,另外,在簽訂購房合同時一定要仔細看清楚合同中所寫內容要與開發商宣傳和承諾的一致。萬萬不可貪圖價格實惠或輕信某些售樓人員的花言巧語而草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