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北京各區房價全面下跌,其中西城區下跌8.43%、海淀下跌7.45%,領跌于全市各區縣板塊。入學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強調實際居住及試行多校劃片等,都對這兩個板塊虛高的“學區房”價格形成沖擊。2017年5月,通州區在北京各區縣板塊中,表現最為抗跌,僅環比下跌0.01%。這主要源于通州區實行雙重限購政策,板塊泡沫相對較低。
主要城市大數據房價中位數顯示,北京房價達到超一線城市水平,廈門房價達到準一線城市水平。省會或直轄市中,重慶、長沙、沈陽、太原、西安房價中位數均在萬元以下,對比其公共服務水準及其它同類城市房價,房價相對理性。樣本城市中,2017年5月北京房價中位數為61856元/平方米,上海為54458元/平方米,深圳為50523元/平方米,廈門為37667元/平方米,分別居全國前四位。
作為本期報告的執筆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鄒琳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呂風勇分析認為,5月熱點城市房價的相對穩定,主要源于政府對住房投資需求的嚴厲管控。從宏觀環境看,貨幣供應持續偏緊,無風險貨幣基金年化利率突破4%,部分銀行房貸利率大幅大浮;從房地產政策看,各熱點城市既有組合拳,還有集體行動。如北京不僅要求“認房認貸認商認離”,還調整了入學政策,對“學區房”炒作進行精準打擊,環北京各市也聯合出臺了要求三年以上當地社保的需求管控政策。購房政策及貨幣環境的全面收緊,對短期市場構成顯著的利空。但從供給方面看,受土地供應和環境承載能力限制,各大城市擴大住房供給的潛力普遍不足,長期供求矛盾仍然存在。
報告預計,隨著資金面的收緊,以及地方政府對住房投資需求特別是跨區域住房投資的聯合管控,多數城市房價短期漲勢將得到抑制,前期房價上漲過快、泡沫較大的城市如北京等短期仍將繼續下跌。但房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存在。
為此,報告建議,為進一步穩定房價,短期熱點城市應緊持限購、限貸等需求調控政策。長期應通過城市群的發展,逐步緩解大城市住房供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