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聯行20日發布報告稱,房地產市場整體走勢與政策引導一致,下半年調控繼續加碼的概率不大,但也不存在政策寬松的預期;新階段的長效機制諸如房產稅、預售制度變更等或在未來提上議程。調控、房價、利率三重作用下,大量新晉人口被擋在購房門檻之外,一二線城市或許面臨局部短期回調;但中長期來看仍然一二線城市仍然是頗具價值的高地,新晉人口解決居住需求的主要方式也迅速從購轉向租,租賃市場將在一二線加速崛起、愈演愈烈。
萬科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郁亮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對房地產市場的焦點問題坦陳看法
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6月份房價數據。全國房價總體平穩,一二線城市房價同比漲幅連續回落,一線城市房價環比下降,折射了本輪樓市調控政策的威力。
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9·30”調控至今9個多月時間,全國已經有超過60個城市或縣區發布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時至年中,今年春天起不斷“加碼”的樓市調控仍在繼續。
新一輪調控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哪些變化?穩定樓市的長效機制如何落地?“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多地調研,探尋房地產市場的動態與走向。
房價之問:價格真的降了嗎
今年以來,以北京“3·17”政策為起點,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到南京、杭州、廈門等熱點二線城市,再到環京、環滬周邊區域,新一輪范圍更廣、力度更嚴的調控席卷全國。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看,上半年房地產價格調控成效進一步顯現,樓市分化態勢依然明顯。
一線城市房價穩中回落。截至今年6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平均漲幅均連續9個月回落。6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平均分別下降0.1%和0.2%。其中,北京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1.1%,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收窄至2.7%。
截至6月,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平均漲幅連續7個月回落,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平均漲幅連續5個月回落,過熱局面得到一定遏制。6月份,盡管杭州等個別熱點城市價格環比略有上漲,但總體看投機需求得到遏制。
同時,非自有資金不能拿地、現房銷售、自持面積要求、限房價競地價等措施限制了參與競拍房企的對象,房地產企業拿地沖動相較以往減弱。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大部分房企仍然看好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呈現緩中趨穩走勢。
但記者日前采訪部分三四線城市,發現一些地方的房價有回溫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也反映出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地價和房價出現上漲。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廖俊平指出,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城市的人口回流到原流出地,相當一部分回流到了三四線城市。據統計,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回流農民工購房占比超過當地商品住房交易量的50%,有的縣城甚至超過70%,自然推動了房價上漲。
房價變動時刻牽動著購房者的神經。剛過去的6月,由于無力承擔40萬元一個的車位與六成的首付款,擁有剛性需求的白領小馮,與看中的一套位于杭州市西湖區之江板塊的新房擦肩而過。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處長壽歡林說,個別房地產開發商采取高價綁定車位、將新房通過二手市場轉讓等手段提價,被政策“壓下去”的差價落到了像小馮這樣的購房者身上。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說,調控樓市既要用短期見效快的方法去“堵”,也要用面向中長期的措施去“疏”,做到遠近兼顧、疏堵結合。
調控之問:長效機制落地有多遠
從限購、限貸、限價到限售、限商——上半年,一線城市和熱點二三線城市,密集出臺以“限”為核心的緊縮型需求側調控措施,力圖全面管控投機炒房。
記者注意到,在進行以“堵”為特點的需求側管理同時,一些供給側調控的“后手棋”也開始落子布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