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銀行 / 保險 / 汽車 房產 / P2P > 評論:上海房價會因為“只租不售”而“變天”嗎?

評論:上海房價會因為“只租不售”而“變天”嗎?

2017-07-28 09:20? 來源: 新京報即時新聞(北京) 作者:陳永偉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 新京報即時新聞(北京)

破解經濟繁榮和留住企業、人才之間的兩難悖論,一個解決思路就是建設低價住房,并剝離附著其上的一些權利。從這方面講,“只租不售”這個概念的提出,其實要比以低價出售一兩塊土地更有標志性意義。

7月24日,上海首批公開出讓的兩塊純租賃住房用地被兩家地方國企競得。據悉,兩塊土地均采取“只租不售”模式,項目建成后將至少提供1897套租賃住房房源。

有人稱這將導致房價的大幅下降,但只要對經濟略知一二,就不難知道這個推論很難成立。


“只租不售”難降地價


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曾對地價的決定因素進行過深刻的分析。他指出,是土地能帶來的收益決定了土地的價值。對于住宅用地而言,土地的收益主要是由房價決定的,因此我們可以推論是房價決定了地價,而不是相反。這點很容易理解:假設某地方政府希望本地的房價從五萬漲到十萬,如果不考慮炒作因素,它是決不可能通過將土地出讓價從一萬提升到兩萬來實現這一目標的。因為即使它提高了土地出讓價,如果市場沒有足夠需求,房價也上不去。地價的上升,除了擠壓房地產企業的利潤外,不會產生任何作用。同樣的邏輯,地方政府如果希望降低房價,也很難通過降低地價來實現。降低地價充其量只能作為一個信號,起到協調預期的作用,不會產生太多其他的效果。

長期以來,很多人一直指責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是推高房價的罪魁禍首之一,我對此是表示懷疑的。對地方政府而言,只有出讓新增土地才能獲得收入。根據我們前面講述的邏輯,如果它希望提高新增土地價格,那么唯一的辦法就是設法抬高其上的住房價格。但這一做法是十分危險的,市場的連鎖反應(不斷地以舊換新)很快會讓整個地區的房價都上漲。其結果是什么呢?就是讓當地的生活成本大幅上漲,擠走當地的企業。

一般來說,稅收收入的損失將會遠遠高于土地出讓收入的增加。目前,一線城市,以及部分繁榮的二線城市是房價上升最快的,如果對這些地區的財政收入進行一番考察,就不難發現土地出讓收入僅僅占到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企業稅收帶來的收入要高得多。在這種情況下,說是地方政府出于土地財政動機,有意抬高房價,其實是很難讓人信服的。


或成留住人才新思路


事實上,根據我本人所做的一些調研,政府官員不但沒有推高房價的主觀動機,相反,他們也和普通民眾一樣憂慮著房價的上升——尤其是主管招商引資的官員,更是如此。但這就是一個悖論——只要地區繁榮了,房價就會上升,而房價上升了,地區的吸引力就會下降,企業和人才就會外流。那么,如何破解經濟繁榮和留住企業、留住人才之間的兩難悖論呢?

一個思路就是要拿出一部分土地,建設低價住房。但是,如果這些低價住房和其他住房的功能是一致的,那么這樣的嘗試很快就會失敗,市場的套利行為會很快讓這些住房的價格漲到和其他住房一樣。為了抑制這種可能性的發生,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剝離附著在這些低價住房上的一些權利,例如出售權。這相當于是在一般住房之外創造了一個新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房屋的價格只由其租賃價值決定,這就有希望能讓這部分住房的價格保持穩定。

由此可見,“只租不售”這個概念的提出,其實要比以低價出售一兩塊土地更有標志性意義。它或許會成為踐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理念的一次重要嘗試。不過,要讓這一政策真正發揮作用,可能還有很多后續的工作要做。

目前,“只租不售”型土地的推出還是試驗性的,數量還很小,而現在市場上對于純租賃的需求相對來說卻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預期這批“只租不售”的住房在建成之后,其租價很可能會被巨大的需求迅速抬高到一個很高的位置。這會不會反而對市場造成不好的預期?另外,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如何決定誰有資格取得租住這些住房,如何避免可能的尋租行為的產生,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原標題:評論:上海首推“只租不售”會讓房價“變天”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