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北京版‘共有產權房’向非京戶籍家庭放開,主要是解決其居住問題。但并不代表北京等特大型城市的戶籍制度會全面放開。”北京市住建委明確了共有產權住房屬于產權類住房,“可以按照本市相關規定辦理落戶、入學等事宜”。
消息一出,不少社會人士將其“誤讀”為非京籍人士可以購房落戶。甚至有謠言傳出,非京戶籍人士只要購買了北京的共有產權房即可以落戶。這意味著,非京戶籍人獲得共有產權房后,可以轉成北京戶籍,享受到與北京市民一樣的醫療、教育、養老等待遇。
隨后,北京住房保障專家組成員出來辟謠,并指出此類消息純屬“誤讀”。北京推出共有產權房的“落戶”是指戶口遷移,比如是北京集體戶口的可以遷移落到房子上。再比如,某人戶籍所在地是北京石景山區,而工作單位卻在房山區,他可以在房山區申請購買共有產權房,把戶口落到剛購買的共有產權房上面。顯然,并非是傳言中所稱,非京籍家庭只要購買共有產權房,就可落戶北京。
那么,為何會發生非京籍人士買共有產權房可落戶之類的謠言,并且很多人還信以為真呢?一方面,這次北京版“共有產權房”要求,各區需滿足在本區工作的非本市戶籍家庭住房需求的房源應不少于30%,也就是說,符合條件的非京籍家庭可以通過申請、搖號的方式購買。既然允許非京籍人士購買北京的“共有產權房”,那購房落戶的事情或許也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國內不少城市曾經為拉動房地產市場消費需求,針對非當地戶籍人口確實有過“購房落戶”的政策。例如天津市,在出臺積分落戶政策之前,只要全款購房并達到一定總價即可落戶。曾經發生的鮮活的“購房落戶”案例,也讓很多人信以為真。
實際上,北京版“共有產權房”向非京戶籍家庭放開,主要是解決其居住問題。但并不代表北京等特大型城市的戶籍制度會全面放開。未來多數中小城市的戶籍制度將會全面解禁,但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目前依然實行人口指標控制的戶籍管理政策。
這次北京推出了三種階梯性模式,通過各種住房消費模式,讓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與自已匹配的房源。所以,北京版的“共有產權房”模式主要解決“居者有其屋”的問題,而絕不是在各種資源條件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再將戶籍制度全面開放。按照這個模式:第一種是租房,第二種是認購共有產權房,第三種是購買普通商品房。
其次,擁有“共有產權房”的北京市民可落戶,這就意味著,購買“共有產權房”與普通商品房享有同樣政策待遇。這會讓更多的北京剛需群體沒有了對房價上漲的恐懼,放下心來申請、購買“共有產權房”。
事實上,“共有產權房”的價格起碼比周邊的商品房要低上30%,而且5年期滿后,“共有產權房”還可買下成為“產權房”。這從一定程度上將分流商品房購房需求,改變了人們對北京房價上漲的預期,降低商品房的熱度,讓房地產慢慢回歸居住屬性。
最后,北京版“共有產權房”中70%用于解決當地居民的居住、落戶問題,剩下的30%才是對符合條件的非京戶籍家庭。這也表明,北京版“共有產權房”主要是為了減輕當地戶籍居民的購房負擔,并且允許其在“共有產權房”落戶。待到5年之后,可以產權變更,而通過循序漸進方式,幫助更多剛需圓上住房夢。(原標題;“共有產權房”可落戶北京靠譜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