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是用來炒的,但是可以作為人才激勵工具啊!
除了武漢這樣明確大學畢業生可以八折購買住房,西安、成都、濟南、長沙等十余個熱點城市都頒布了與人才掛鉤的購房、租房、補貼、落戶等新政。比如長沙實施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武漢簡化落戶手續等;再比如杭州、天津、濟南等城市,在對人才分類之后,根據不同檔位的人才進行不同程度購房、租房現金補貼;再比如,深圳提出到2020年可提供300萬平方米左右的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南京提出未來建設或籌集租賃性住房不低于50萬平方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居住作為社會成員的一種基本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對于房子的需求,也出現不同的層級。一定角度上說,由于房地產市場供給品種過于單一,缺少市場細分,市場化商品房供給集中,而保障房租賃房邊緣化,中間梯度脫節,使得各種不同需求不得不追逐于商品房,形成一房難求,從而強化了其投資屬性。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實施的調控政策,強調房子回歸居住本性,抑制投資投機,房價漲幅收窄,成交下滑,表明政策成效正逐漸顯現。
但是,另一方面,調控政策抑制了投資投機需求,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真正的居住消費需求。而這些城市陸續出臺的針對“人才”實施的優惠購房或租房政策,成為本輪調控政策組合拳中的有力補充。畢竟,房子作為房地產企業生產的居住產品,只有到達真正的居住消費者手中才能實現其產品的價值,同時,房地產企業需要實現產品銷售,資金回籠,才能維系下一輪生產,只有資金-產品-資金正常循環,才能有效推動經濟增長。
因此,當前,房子與人才聯姻有助于實現房子本來屬性的回歸,但在具體操作中,還要防范弄虛作假,避免之前經適房小區停滿豪車等類似現象出現。(原標題:媒體:房子不是用來炒的 卻是可用作激勵人才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