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上半年累計實現合約銷售2440.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72.2%;實現營業額1879.8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14.8%;毛利較去年同期上升171.7%至673億元,實現凈利潤231.3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224%。
在恒大交出一份完美的期中答卷后,恒大股價于8月29日開盤后持續上漲,漲幅超7%,中銀國際也給予了恒大“強烈買入”評級。
規模之王成利潤之王 戰略轉型初見成效
在幾項核心指標增長之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凈利潤的增長。年中報顯示,恒大毛利較去年同期上升171.7%至673億元,實現凈利潤231.3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224%。據搜狐焦點了解,此前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中海上半年凈利潤約為184億,萬科和碧桂園的半年凈利潤則分別為73億與75億,這意味著恒大上半年利潤已力壓眾多龍頭房企,成為行業的新任利潤之王。
“過去恒大是追求規模為目標,去年我們當老大以后,覺得自己給自己確立目標沒有意義,因為目標第一、效率第二,實際上還是第二名,所以我們要追求效益?!焙愦蠖戮指敝飨?、總裁夏海鈞在中期業績會上如是說。
于是,在一眾開發商紛紛在業績會上宣布上調目標,沖刺規模時,此前一路猛沖的恒大卻開始慢了下來,提出為毛利、利潤的增長讓路,并稱從現在到2020年,恒大每年的土地規模將出現5-10%的負增長,同時負債率將降至70%左右。年初定下的4500億目標,夏海鈞也明確稱今年不會再調整目標。
“許家印制定的轉型方略,就是要打造跟以前完全不同的恒大:不僅要規模領先,更要兼顧增效益與降負債,這也是后規模時代行業霸主的新特征”,一位房地產分析師告訴記者。
恒大實現利潤大增,一方面是由于銷售高增長帶動營業收入大增,大幅提升利潤總額;另一方面,該公司近兩年持續打造精品產品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并通過標準化運營大幅降低了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實現利潤率提升。
土地儲備排名第一 恒大精準把握布局節奏
年中報顯示,恒大土地儲備達到2.7億平方米,是中國房企土地儲備最高的;第二,恒大覆蓋了中國223個城市,是全國覆蓋程度最廣的地產商。
夏海鈞解釋稱,土地瘋漲的時候,恒大已經完成最原始的土地儲備,即便五年內不買地,也可以保證未來幾千億的銷售規模。
事實上,早在2010年,恒大就重點進軍三四線城市,“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立竿見影,當年恒大的凈利潤比上一年增長6倍。但當其他房企之后紛紛殺入三四線城市拿地。此時已完成積累的恒大,又高瞻遠矚地做了下一個大動作。2013年,一二線城市的樓市回暖,三四線城市卻庫存高企,增長緩慢。恒大又提出從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核心城市轉型。
正是準確踩準城市布局節奏,恒大積攢了豐厚的“彈藥”。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國恒大總土地儲備項目個數719個,分布于中國223個城市,覆蓋了全部一線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除臺北,拉薩外)及絕大多數經濟發達且有潛力的地級城市,總建筑面積2.76億平方米,土地儲備原值為人民幣4576.4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土地儲備原值達3324.2億元,占比72.6%。
未來:增加三線土地儲備 降低企業負債率
為確保公司的毛利率、凈利率以及銷售額的增長不會受到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今年恒大做出戰略調整。其一,在土地儲備上面,在一二線城市的布局降了一些,在三線城市略增加了些。其二,在減少土地購買、增加銷售量、提升利潤規模等系列措施后,恒大通過引入戰投、提前贖回永續債以及發行美元債券極大地改善了債務結構,使得恒大負債率和杠桿處在低位。
繼上半年成功引入700億戰投、償清1129億永續債后,恒大提出新的降負債率計劃,恒大首席財務官潘大榮透露,到今年年末資產負債率將下降到67%左右,2018年末下降到60%左右,2019年末下降到55%左右。為此,恒大將通過實施土地儲備負增長、引入第三輪300-500億戰略投資、以及增強盈利能力增加凈資產三大措施實現負債率的進一步下降。
“如果只追求銷售額,把別的企業的銷售收入算到恒大是沒有用的,恒大追求自身銷售單價、銷售利潤、核心產品的效益。”夏海鈞說。(原標題:恒大:規模之王成利潤之王 利潤大增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