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套房!武漢房姐的離婚協議書刷爆了微信圈。自己稱這份離婚協議書絕非從她和前夫處傳播出去。據其猜測,因近來預備買房,離婚證和離婚協議書給售樓部和貸款銀行各復印了一份,她疑心是由此傳播開來。
網友不由疑心,這又是為買房而“假離婚”?的確,網上早就有傳播關于假離婚避稅或避開限購的“攻略”:1,夫妻把全部住房都歸另一方名下;2,辦理離婚使另方變為無房戶;3,無房戶買房是第一套,可躲避限購并享用首付及貸款優惠;4,拿到房產證后再復婚。
但房小白提示,為買房“假離婚”,有風險,且離且愛惜。
為買房 假離婚究竟值不值?
起首,假離婚確實能夠勝利避開限購,取得購房資歷。假定夫妻兩人都是北京人,曾經有兩套房屋。北京317政策實施之后,二人不具有購房資歷。而若兩人假離婚,將戶口過戶到一方名下,另一方則具有了買房資歷。
其次,假離婚還能夠取得肯定的購房優惠。仍以北京為例,假定購置一套總價500萬的房產,離婚前購置為二套房,離婚后購置為首套房,其首付比例與貸款利率區別如下:
假離婚的風險究竟有多大?
第一、政策破綻 說堵就堵
以北京為例,史稱最嚴限購317新政實施僅一周后,也便是3月24日,央行就發表了《關于加強北京地區住房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的公告》,提出對離婚一年內的貸款人實施差異化住房信貸政策,從嚴防控信貸風險;關于離婚一年以內的房貸請求人,商貸和公積金貸款均按二套房信貸政策實行。
簡單地說,往后在北京離婚一年以內購房通通按二套房實行,而按照3.17新政的規則,購置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因而為買房而假離婚,得提早一年計劃了。
第二、“假離婚”變真離婚 財產受損
2016年,武漢一對小夫妻想買二套房,為避開二套房首付5成的政策,兩人假離婚以便少支付2成的首付款。由于是“假”離婚,故并未對財產分派做細致商定。沒想到離婚不久,“前妻”與其初戀男友走到一同。
固然夫妻兩人商定的是假離婚,但兩人既然領了離婚證,從現實和法律層面來看,便是真離婚。即便當事人能夠向法院主張打消離婚協議,重新分派財產,但卻必須拿出充足的證據來證明本人當初遭到了脅迫或許詐騙,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假如拿不出證據,就可能面對著凈身出戶的困境,并且離婚后,雙方喪失互相的承繼權。別的,就算復婚勝利,離婚時期對方獲得的財產為個人財產,若無商定,不作為共有。
第三、不行無視的信貸風險
假如假離婚一旦被銀行征信系統看破,將會低落信譽品級。
別的,按照有關規則,房產管理部分假如發明購房人是假離婚,其享有的購房優惠將被取消,如許假離婚者不只得不到益處,還在信譽上大打扣頭。
“婚姻是神圣的”早已是一種共鳴,夫妻之間本應互相忠誠、互相愛慕。為了買房而假離婚,不只為品德所不容,并且有悖道理,輕瀆婚姻,留下笑柄。并且在假離婚時期作為的收入、奉養、承繼、撫養、監護乃至夫妻忠誠責任等事情都是夫妻雙方不可以估計的,此中的法律風險、倫理風險和品德風險遠不是一紙協議能夠處理的。想了解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