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文博會“文化創意產業重點項目簽約儀式”昨天舉行。文博會組委會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出席。本次集中簽約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涉及國內外眾多企業、機構,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創新性強,區域合作特征明顯,體現了“文化科技融合,傳承創新發展”的主題。
本次文博會簽約項目共計22個,簽約單位47家,來自北京、新疆、安徽、江西、陜西、貴州等多個省市區,簽約金額人民幣155.968億元。展示了文博會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示范引領作用,發揮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作用,同時也實現了“北京搭臺,全國唱戲”的辦會理念。
本次文博會簽約項目中,涉及中外文化產業投資合作的項目有5個,簽約金額67.56億元,占簽約總額43%。項目資金量大、合作方式多樣,體現了中外文化產業投資合作蓬勃發展的局面。
隨著中央各部委及地方各省市政府對小鎮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特色小鎮建設關注度不斷提升,進入井噴態勢。本次簽約中有兩個特色小鎮建設項目,都立足于濃厚的文化底蘊,項目合作金額達35.59億元。比如,由北京市文化置業有限公司和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下屬公司簽約的中國宋莊藝術小鎮建設項目,雙方將充分發揮在文創功能區建設運營和傳媒領域的優勢,合作建設運營藝術創意大廈、傳媒企業總部、藝術品會展廣場、藝術創作廣場、藝術商業風情街、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等,形成龍頭企業帶頭優勢,充分體現文化融合發展。
本次簽約中涉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合作的項目共有9個,主要包括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北京亦莊保稅直購中心、北京2049國際文創產業園、中科電商谷園區。
當前,各行各業都在大力推動融合發展,本次簽約中“文化+”元素也是隨處可見。比如在文化+養老方面,旅居醫療康復養生養老標準認證工程項目將填補醫療養生養老產業無標準可循,無認證監管可依的空白。此外,在文化+農業、文化+科技等方面,還有貴州從江縣特色農產品合作推廣項目、中國廉政文化影視產業中心項目等。
本次簽約有來自上海、廣東、天津、江西、河北、新疆、陜西、貴州、安徽、深圳等省區市的文化企業、機構,借助文博會平臺加大宣傳推介暨招商簽約力度,與北京本地企業通力合作,使服務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項目紛紛落地,文博會的“平臺效應”全面顯現。
現場
海淀區
紅樓夢植物日歷受歡迎
本報訊(記者 李夢婷)紅樓夢文創產品展、非遺納蘭絹人、高沉浸VR裝備……在文博會上,海淀展區主打科技和文化兩大特色,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賞。提起海淀文化,不少市民會想起曹雪芹西山故里“紅”文化、納蘭性德“蘭”文化、三山五園皇家園林文化等。在文博會上,海淀則通過文創產品、非遺作品等方式使“紅”文化、“蘭”文化“活”起來。曹雪芹文化中心產品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自2015年開始推出文創產品,目前已有40多種產品,“比如,我們今年推出的紅樓夢植物日歷特別受大家歡迎,這本日歷里涵蓋了書里所有與植物有關的描述和詩句。”該負責人說,中心計劃明年推出中藥日歷。
作為科技大區,海淀20余家文創企業攜最新產品集體亮相,頤和園動景展播數字設備、全彩3D打印機、高沉浸VR裝備等前沿數字創意科技為市民文化生活帶來全新體驗。在現場,不少市民排隊體驗一款VR旅游體驗產品。坐在可晃動的椅子上,戴著VR眼鏡,體驗者就可以看到全北京市299家A級景區的主要景點,做到足不出戶就能“逛”景點。
海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淀作為中國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的重要源頭,新聞出版、廣告會展、設計服務等行業健康發展,特別是數字內容、新媒體產業等互聯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2016年,海淀區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單位實現收入6389.2億元,占北京全市四成以上。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朝陽區
“絲路國宴”餐瓷亮相
本報訊(記者 劉旭)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第十二屆北京文博會朝陽區展團獲悉,全國國有文物商店文物藝術品交流會在朝陽懋隆文創園開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絲路國宴”餐瓷同步亮相展出。據悉,此次北京交流會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國有文物系統文物藝術品交流會。文博會期間,懋隆園區內還將舉辦“現代陶瓷藝術展”、“博觀舊藏玉雕展”等主題展覽。展覽中剛落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絲路國宴”餐瓷最為引人注目。
據介紹,“絲路國宴”餐瓷深度挖掘大唐文化元素,以圓形為主體、水韻藍為主色調,融入中國傳世山水畫,體現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峰會主題。展覽中,體現中國輕工工藝品企業精心設計制作的數百件國際高端峰會禮品、用品精彩亮相,類別涵蓋作為國禮贈送來賓所特制的禮品以及國宴中使用的餐具、酒具、茶具、咖啡具,包括陶瓷、琉璃、水晶等制品。
懋隆文化產業創意園已連續7年作為文博會朝陽分會場,致力于打造中外高端工藝品及品牌文化。
昨天是文博會第二天,各個企業代表也陸續秀出了“文化+科技”的新潮產品。朝陽區華奧傳媒融合文化創意、虛擬現實技術及旅游產業打造的沉浸式新媒體藝術劇《綠野仙蹤》正式發布;中國網+“華人碼”推出,拿起手機掃描物品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用圖文配音的形式解說該物品從哪里來,如何到達你的手中的過程。“中國網+”在本屆文博會上展出的所有產品均有“華人碼”。
據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物品加載“華人碼”后,隨著物品流通前往世界,這種方式突破了以報紙、電視、電腦為渠道的傳統傳播模式,讓物品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以物品作為媒介,讓文化傳播隨商品流通形成覆蓋。(原標題:特色小鎮項目簽約35.5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