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成為中國房地產歷史上租賃政策發布最密集的月份,這代表了樓市調控政策新特點。建立租購并舉住房制度,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政策之一;鼓勵租賃消費,賦予租房者更多權利。
9月15日,上海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指出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主體參與、多品種供應、規范化管理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
這是熱點城市推動租賃市場發展的最新案例。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17是中國歷史上發布租賃政策最為密集的年份。僅8月,累計有超過14個城市或部門發布了17次有關鼓勵房地產租賃的政策。最近1年多時間里,有超過8個省份及超過25個城市出臺了相關政策內容。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這代表了樓市調控政策新特點。建立租購并舉住房制度,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政策之一;鼓勵租賃消費,穩定租賃關系,賦予租房者更多權利,也是科學住房觀念的重要環節,更可以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減少非理性購房需求。
租賃土地供應增加
在上海發布的《意見》中,特別提及健全住房租賃制度,加大租賃權益保護力度。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和市場化運作,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幅增加租賃住房建設供應,滿足多層次的住房租賃需求。
其中對于租賃地塊供應,《意見》提到,通過新增用地建設、商辦房屋按規定改建、引導產業園區建設、穩妥有序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等多種途徑,改善住房供應結構。同時指出,充分發揮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紀機構、代理經租機構、物業服務企業等各類企業在住房租賃市場中的主體作用,并注重發揮國資國企對住房租賃市場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早在2015年12月,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就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提出。隨后,與發展住房租賃業務相關的政策被陸續推出。2017年7月,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并選取廣州、深圳等12個城市開展試點。
8月28日,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文,明確提出構建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建立健全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并提出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杭州等13個城市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的第一批試點。隨著決策層大力提倡租購并舉,各地政府紛紛響應。其中,要求企業100%自持的租賃土地出讓成為新形式。
自7月初首推2幅租賃地塊后,上海已公示租賃住房用地接近20幅,且主要集中在位置較好的區域。9月13日,上海出讓4宗租賃宅地,分布于浦東新區、長寧區、徐匯區,建筑面積共計21.8萬平方米,起始樓面均價7725元/平方米。最終上海地產集團拿下全部地塊,溢價率均為0;9月11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網掛出一宗宅地公告,明確項目建成后全自持,不得分割銷售,自持年限與土地出讓年限一致。此外,據中原地產統計,目前北京已累計成交20宗70年產權租賃土地,合計面積達131萬平方米;武漢已籌萬套租賃住房房源5年內推5萬套可供20萬人租住。
今年8月成為中國房地產歷史上租賃政策發布最密集的月份。如鄭州于8月14日出臺方案要求,到2020年,以各種形式新增租賃住房將達到5.3萬套。杭州于8月30日出臺方案,將加大公租房供應力度,未來3年新增租賃住房總量將占新增商品住房總量30%,未來5年公租房保有總量不少于8萬套。廣州市國規委計劃,未來5年將推出825萬平方米租賃住房用地,預計可供應租賃住房15萬套。
推動租賃市場發展
張大偉認為,從政策內容看,目前所推出的主要是加減法政策,加法增加供應,減法則是減少選擇租賃居住的阻力。政策主要有兩個方向:一類是直接影響房源供應,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出讓70年產權的租賃用地;另一類是針對租購同權的政策,增加租房者獲得的權益。他表示,政策著力點主要是保護租房者,維護租賃關系穩定。這背后的邏輯是為了應對房價過高給人們帶來的生活壓力。(原標題:樓市調控新特點:8月租賃政策密集發布租賃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