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再看北京二手房房價全面回落
的確,2017年4月份之后,北京二手房房價出現回落,從最高點的6.7萬元回落到2017年8月的6.3萬元,回落不到8個點,但要說回落到一年前的水平,顯然有些夸張。
不妨把時間推得更長一些,2015年6月,北京二手房均價是3.7萬元,今年4月,最高達到6.7萬元,漲幅高達81%,即便最近幾個月價格有所回落,但相比于兩年前,漲幅依然高達73%。
不過,相比于深圳,北京二手房的確稱得上調整,但這種調整仍舊是高位盤整。背后是北京在兩會期間出現恐慌式暴漲,隨后當地出臺了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包括認房又認貸、二套房首付提高到60%、商住房限購等政策。
事實上,2017年8月和9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已經開始回暖,8月成交相比7月增長7.7%,9月份上半月的環(huán)比增幅進一步擴大。
三、再說北上廣深成交量全面下滑
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8月住宅成交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成交面積同比下降53.59%,北京、上海、廣州同比降幅超5成。
雖然這情況看起來很嚴重,但其實,新房成交量這個數據已經沒有多大參考意義了。
原因在于,目前對于熱門一二線城市,限價、限簽已經成為樓市調控標配,限價讓開發(fā)商進入市場的動力減弱,供給相對不足,而限簽則是直接限制新盤網簽,成交數據自然存在失真。
一個自然而然的疑問是:一線城市成交量近乎腰斬,但房價為何還在高位?
背后的道理也不復雜,控制成交量很容易,但控制房價卻很難。從統(tǒng)計上讓房價不漲不跌很容易,但讓實際房價保持平穩(wěn)卻有點困難。
其實,一二線城市陰陽合同盛行,已經說明限價政策的局限。
既然住宅價格被限制,那么開發(fā)商自然可以通過多簽一份裝修合同來彌補,兩者之和才代表真正市場價。所以,你要付出的成本該多少還是多少,并不會因為政府限價而有所減少。一旦取消限價,統(tǒng)計上的房價也會出現報復性反彈,這已經被歷史多次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