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3000-4000億消費貸違規入市
多地監管部門之所以集中圍堵消費貸違規購房,主要是因為監管部門注意到今年以來消費貸款非理性的暴增。
而消費貸款增長是否合理,也很容易通過與其他經濟統計數據(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汽車銷量等)對比來發現其中的“貓膩”。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王夢雯表示,通過新增消費貸與社會零售額同比走勢的對比可以看到,二者出現明顯偏離,說明新增加的貸款沒有流入社會零售品消費。8月,新增短期消費貸款雖然同比下行,但環比依舊保持上升態勢。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居民部門短期貸款出現爆發式增長。今年1-8月,居民部門短期貸款新增1.28萬億元,遠超去年全年8305億元新增短期貸款的總額。與此同時,A股上市銀行2017年中報顯示,今年以來銀行消費貸款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個人按揭貸款“大戶”建設銀行上半年個人消費貸款較上年末增加830.37
億元,增幅高達110.66%。
“今年以來,部分地區和機構個人消費貸款,尤其是不指明用途的個人其他消費貸款增長過快,其中部分金額大、期限長的消費貸款用途與消費屬性不匹配,存在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北京一監管部門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
江西銀監局方面表示,今年1-8月江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幅低于個人消費貸款增幅5.16個百分點,表明轄內一定程度上存在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購房領域的現象,在進一步放大居民杠桿風險的同時,削弱了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果。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也表示,以往居民的短期貸款主要是汽車貸款,然而今年前七個月的國內汽車銷量沒有增長,這意味著居民短貸激增,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流入了房地產市場。
至于究竟有多少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不少研報預估這一數字大約在3000-4000億左右。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全國居民短期消費貸款流入樓市現象研究》報告顯示,按照社會零售額同比走勢估算,3月以來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元流向樓市,約占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30%。
另據德意志銀行近日發布的內部報告預估,中國三成新增消費貸流向房地產市場。該報告稱,近期中國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長35%,占貸款凈增額的10%,消費需求的增長帶動消費貸款增長的比重約為三分之二,而剩余三分之一(約4000億元)則進入了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