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要生存必須優勢復合
在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成型過程中,行業也在各項變因中逐漸進入了新的階段。那么,處于新環境之下的房企,該如何適應如何生存?
泰禾集團高級副總裁沈力男向媒體記者表示,當下,“一招鮮吃遍天”的方式已不適用,企業應該更講究綜合開發商能力,也要有創新能力,這使得企業不能光靠規模抗風浪。
“以前很多企業都是各領風騷兩三年,但現在企業更需要做‘長跑型選手’,更要注重資源調配和配速來達到終點。”在沈力男看來,房企接下來要做的是平衡好地錢人產品和服務時間的關系。拿地坐等升值的開發模式已經過去了,要在土地上創造新價值,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滿足改善型市場的需求。可以說,融資、周轉及拿地三方面能力成就房企價值。
竺勁則強調,目前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調控3.0時代”,政策實際上是從源頭上抑制投資需求,保障居民剛需,貫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因而后續可能會有更多城市出臺類似政策來抑制投機,抑制投機性購房需求,緩解部分城市新房市場短期供不應求的局面。在這樣的環境下,房企應該更注重穩健。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存量業務份額不到5成,租賃份額僅占6%。租賃市場扶持政策及法規頻出,行業日趨規范、發展步入快車道。”胡華如指出,在這種背景之下,資產的運營管理和房地產金融未來會成為二線房企要做的事情。
但租賃市場普遍存在利潤率較低的問題,以上述持有模式的住宅租金回報率為例,其回報率在6%~7%之間,而長租公寓的凈利潤只有5%~10%,即便規模化以后也很難超過10%,目前,房企的開發利潤率在10%~15%。
不過,竺勁表示,對于租賃市場,政府可以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和推出一些利好政策,同時加大對住房租賃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積極發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
胡華如對媒體記者表示,租賃市場的發展在未來五年會非常迅速,一線城市紛紛在未來土地供應計劃中增加了租賃用地的供給。房企要在租賃市場要積極拓展房源,打造專業的運營隊伍,同時讓產品和服務有標準化趨勢。這不同于地產開發是單個項目盈利。“好住宅開發相配套的產業延伸服務,新房銷售開發規模正在高位盤整期,企業會越來越參與到租賃市場中去,開發持有一些物業,或者用專業化能力進行品牌和管理輸出,這都是運營能力的變現。”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則認為,在市場蛋糕還沒切分完之前,必須加速奔跑,未來市場進入高寡要加速奔跑,剩者為王,不進則沒,退無可退。對于房企來說,要具備三大核心能力:首先要具備強大的土地獲取能力,要能獲得相對便宜又能夠快速銷售的土地;其次,要具有強大的融資能力;第三,具備快速銷售能力,別人賣得掉你能賣得更好。同時還要有產品能力,現在因為市場的供求關系,去庫存已經去的差不多了,市場上供應不是很充分,池子里的魚在減少。因此要想獲得客戶青睞,產品力就要提升,換句話說就是性價比。(原標題:房地產進入青銅時代? 房企生存需具備復合能力).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