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統計,目前中國的房租賃市場規模是1.1萬億,預計到2025年,中國租賃市場規模將增長到2.9萬億,到2030年將會超過4.6萬億。
租賃時代要來臨了,我們正處在轉折風口。
將迎接怎樣的變化?房小謀大膽暢想一下。
賣地財政讓位于稅收模式
房地產供給側改革背后是土地財政模式的轉變,無論是集體土地還是商住用地對租賃市場的釋放,都意味著大量土地將涌入租賃市場。
像很多集體用地,原本就在租賃市場占據一角,只是一直沒有陽光化,沒有正規的開發、引導和商業運營,政府也得不到任何稅收。
這些土地釋放給市場后,低成本的土地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開發成本,在市場之手作用下,使用效率會更高,而本身為拿不著地、地價太高而苦惱的企業,得到了另一片可以開墾的天地。
對于政府而言,土地財政多年來在提供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地方加快發展等方面,確實扮演了一個極重要的角色。但是這種簡單的政府賣企業買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是不可持續的。
未來,多渠道供應土地,改變單一的供給方式,再加上變一次性出讓為租賃為主,歸結起來就是“放權讓利”,對社會投資十分有利。最終會實現“土地財政”的轉型升級,建立起可持續的稅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