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問題一直是壓在中國經濟肩上的重擔,根據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報告,中國的非金融體系債務占GDP比例高達328%,遠遠超過一般認知的250%的警戒線。
這意味著經濟的增長將被債務的利息抵消殆盡,而表面的經濟繁榮則愈加成為一種僅僅具有“紙面財富”的龐氏騙局。
在中國經濟的龐大債務當中,房企的債務無疑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原因很顯然,房地產行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強烈關注房企的債務問題。
這些年來,我們看到房地產的真實狀況是:
小開發商融資困難,造成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工程爛尾。
大開發商則是瘋狂制造地王,表面上做大做強,風光無限,而背后卻是拿地抵押貸款,套取銀行資金,資產負債率急速上升。
也就是說,地產通過金融系統與銀行和地方政府融為利益共同體。
企業普遍缺錢,是今天的“新常態”。
負債籌資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籌集大量資金,“差錢”的現狀導致中國的房企普遍采用負債方式籌措資金,且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平均數值維持在60%以上,更有甚者達到90%。
從人們熟知的大型房地產企業到默默無聞的小型房地產企業,幾乎都在瘋狂舉債圈錢買地,不限量甚至不計后果地擴大經營規模和業務范圍。
據統計,近三年來,中國房地產企業的自籌資金維持在50000億元左右,負債占總資金的比重逐年增加,分別為58.67%、60.83%、65.93%。
在2017年第一季度,房地產企業到位資金35666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
國內貸款6892億元,增長10.7%;
利用外資74億元,增長308%;
自籌資金10894億元,下降7.2%;
其他資金17806億元,增長27%。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10007億元,增長27%;個人按揭貸款5538億元,增長18.6%。
由此可見,房地產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近年來逐年升高,主要渠道是依靠銀行借貸和自籌資金。“想盡各種方法借錢”仍是房地產企業維持經營的重要方式。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債務中,長期債務只有約25.6%,這說明房企的大部分債務都是短期債,其目的是用來增加資金流動性,或者叫變現能力,屬于挖東墻補西墻的債務。不要忘了,這些房企也是上市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對于上市企業來說十分重要。
毫不夸張的說,中國的地產業就是一個建筑在債務泡沫上的行業,不靠欠債,根本無從發展。
“擊鼓傳花”的債務游戲會繼續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