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樓市風險有所降低,但是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依然居高不下,住房制度的長效機制2018年需要邁出實質性步伐
雖然伴隨著熱點城市樓市的明顯降溫以及三四線城市的升溫,樓市總體風險有所下降,但從一線城市看來,部分風險依然存在,其不確定性仍需高度警惕。
“雖然不斷收緊的樓市調控和嚴格的限制性措施有效遏制了熱點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當前樓市風險有所降低,但是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依然居高不下。”倪鵬飛指出。數據顯示,雖然全國平均房價收入比僅為7.5,總體房價收入比穩定,但單獨看一線城市,其房價收入比依然高達31.3,其中,北京房價收入比更是高達41,居所有城市之首。
“要警惕房價報復性反彈。因為我國的住房基礎制度沒有根本性改變,政府依賴房地產的發展局面仍然沒有改變。”倪鵬飛認為,“目前一二線部分城市房價增幅下降是調控重拳下行政限制性措施的結果,并不是真正由市場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發揮自我調節作用下的變化。因此,如果調控政策轉向或變化,前期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成效將功虧一簣,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可能出現報復性增長”。
由此可見,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必須將抑制住房投資投機的政策手段制度化、長期化。“2017年住房制度的長效機制開啟了建設之門,2018年需要邁出實質性步伐。”倪鵬飛指出。
報告建議,將2018年確定為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建設年,把持續調控融入到制度和長效機制建設中,并突出5個重點:第一,堅持調控不放松不動搖,完善調控機制;第二,加快建立多種供應主體和供應形式的租售并舉制度;第三,完善住房金融市場與監管制度;第四,改革土地制度和機制改革;第五,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要按照十九大報告要求,加快推進住房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倪鵬飛說,“加快積極支持培育多主體供應機制,降低法人企業、社會機構、個人、集體組織建設、經營保障房與商品房的準入門檻,形成房地產開發商、集體單位、個人、社會法人機構等都可以參與提供購房、租房的局面”。
“促使住房回歸居住屬性,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住房發展長效機制的出發點。”鄒琳華認為,“需要鼓勵支持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創新商品房之外的住房供給渠道,改變商品房一枝獨大的局面。北京的共有產權住房實驗就是這方面的探索。同時,還要適度降低商品房的金融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