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2016年12月北京首次推出100%自此租賃地塊,至2017年8月,已經有19個只租不售地塊出讓。除了這些地塊,北京更是打算在集體用地上蓋房出租,至2021年,要累計供應1000公頃集體用地蓋房出租。即便是共有產權房,其實也是一種只租不售,它們無法流向普通商品房市場。
2017年,上海共推出只租不售地塊29宗,累計土地面積達79.69公頃,建筑面積181.26萬平米。上海的目標是,到2020年新增供應租賃住房70萬套,而商品房則只有45萬套。
而在深圳和廣州,只租不售也在提速,這不僅體現在土地上,也體現在金融配套上,建行在深圳首推“按居貸”,并在廣州推行“存房貸”,引導居住需求在租房市場上沉淀。
對于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來說,“只租不售”提速必須要給予足夠關注。這不僅意味著你的狀態從“有住房”到“有房住”的簡單轉變,更意味著大城市正在通過由售轉租的方式來提高城市人口質量,并遏制炒房行為,降低負擔……
對于城市來說,只租不售是一種主動的戰略選擇。融360說房君其目標至少有以下幾點:
1、遏制炒房,抑制房價泡沫
房子只能租,不能賣,換手也只是換運營者,換租房者,這對于房價高企的一線城市來說,非常重要。房價再漲,很容易擊穿年輕人的信心,所以必須要遏制投資投機等炒房行為。
2、人力資源升級
大城市一直都有人口方面的顧慮。如果繼續蓋房子賣房子賣給非本地人口,這些人只要有錢就能買,而且來了基本上很難走了,但這些人卻并一定都是大城市需要的。
從房地產的角度來說,只租不售帶來大量租房供應,讓年輕人落腳門檻降低。另一方面,租意味著流動不安定,隨著租金的上漲,那些收入有限貢獻有限的非本地人會逐漸出局,實現人力資源的升級。大城市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住房資源,讓它們流動起來,滿足更多更牛的人居住需求,永葆城市競爭力。
這方面有個很明顯的信號,上海住房十三五規劃曾有這樣的語句“以居住為主、市民消費為主”。“以居住為主”指的是購租,包含非滬人口,但“市民消費”指的是買商品房,卻只包含“市民”,也就是滬籍人口。
不再為非滬人口提供可供銷售的商品房,就是一種外來人口流動化,感覺到壓力了,自然會主動撤離。雖然大城市從未承認過人口大浪淘沙,但動作卻從未停止過。
對年輕人來說,只租不售并不是完全利好。
租賃房源的籌集有多種渠道,廉租房、公租房、存量房、長租公寓。
廉租房和公租房,大部分年輕人的身份尷尬,是享受不到這兩種稀缺高性價比房子的。而存量房和長租公寓基本上都是市場化運作。
市場越規范,越透明,這當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是很多可供中低收入者棲身的中低端房源會消失,這方面北京的租房者感受應該很明顯。
別以為只租不售地塊很便宜,開發商的拿這些地也已經被壓榨得差不多了,不漲租金降成本的運營模式已經不可能。面對巨大的投資回報率壓力,他們只有一條路,就是提高租金,而提高租金的唯一方式是“租房高端化”,簡單說,即使是租,也只能租給高端租客。
存量房市場其實也差不多,隔斷間不允許了,單位面積的房子,只能住更少的人,每個人負擔的租金也會更高。
大城市有自己的底氣,以上趨勢不可逆。大量強二線城市也會不斷跟進,效仿一線,逐步壓縮商品房比例,提高租賃房源比例。年輕的外來人口很難再在北京上海這種一線大城市擁有自己的房子了,租房意味著流動,等到城市不需要你們的時候,該離開還是得離開。欣慰的是,即使留不下,也會練就一身技能,算是不虛此行吧。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