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銷售主體的問題
這個必須貼上佳源地產的聲明,數據主體不一致。
佳源國際在開曼群島注冊、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實際控制人是沈天晴。
佳源集團是一個控股公司,佳源國際就是其中子公司之一,佳源集團在中國境內還有另外一個平臺公司——佳源創盛。
佳源創盛與佳源國際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持股關系,組成了規模更大的佳源集團。
這種類似關系在房地產業內有不少,比如金地商置與金地,保利置業與保利。當然其他都是多上市平臺,數據相對透明。而佳源國際的數據相對透明,但佳源集團的數據不透明。當然從統計口徑中,可以不可以打包也存在疑問。
這種情況同樣存在在幾個只上市部分板塊的企業中,比如福晟。非上市部分數據嚴重影響了所謂排行榜的中立性。
三:排行榜背后誰在牟利(下文與佳源無關,包括所有上榜房地產企業)
在排行榜中非常明顯的出現了多家房地產企業銷售額與實際企業公告額差距巨大的現象。(真實數據見各企業上市公告)
對于大眾來說,最想知道的其實只有幾個問題:
1:這些企業有沒有在易居公布的排行榜中獲得非法收益?
2:易居的排行榜是不是要挾了這些企業的投資?
3:這些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有沒有借助虛假排行榜欺騙資方?
4:這些排行榜上收益的企業,有沒有被迫將項目交由排行榜機構代理?
5:易居公布的2016-2018年收益中,排行榜明顯錯誤的房地產企業各占多少,其中屬于咨詢服務的有沒有超過實際價值?有沒有包含虛假排名費用?特別是定制排名?
舉個例子:一家在2017年上半年排行榜150名的企業,在合作后,終于到了第7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