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政策傾斜下,人才、產業、交通都在為成都未來的經濟發展積蓄能量,看準這座城市的不乏剛畢業的研究生和博士,近一半外地人選擇在成都扎根。
說到定居成都的決定,生于河北的劉爽認為既是機緣巧合又是命中注定,本科畢業后,生于北方長于北方的劉爽選擇了成都一所高校繼續深造,起初,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上處處不適的劉爽暗下決心:讀完三年研究生就走。不曾想,隨著學習的深入,劉爽對于成都這座城市的感情發生了變化。
“這里太舒服了,沒有大城市的壓迫感。”劉爽在解釋留在成都時說到,其實最為關鍵的是,房價壓力沒有那么大。
劉爽是較早上車的那一批,早在2016年成都房地產起勢前,他便以1萬出頭的單價購置了二環附近的一套住宅。用劉爽自己的話來說:“學了這么多年經濟學,買房是我做過最重要也最正確的實踐”。
劉爽這話說得有理有據,入手這套房子沒多久,成都房價便一路狂飆,也導致了后來接二連三的調控收緊,如今,劉爽那套房的單價已經漲到2.5萬。
除了房價這一項外,經濟學出身的劉爽也綜合了多項指標以證成都是否可留。其中,各項政策傾斜也是他考慮的重點。
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分析框架這么說:“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為了發展,成都正在絞盡腦汁的“筑巢引鳳”。
2017年7月,堪稱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成都人才政策出爐,其中在人才綠卡、畢業生落戶、人才驛站等12個方面給予了扶持,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新落戶本科及以上學生超過25萬人。
從畢業生就業流向來看,根據《2018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居報告》顯示,應屆畢業生前往中西部城市發展的意愿有所增強,成都位居畢業生工作城市選擇的TOP10行列中。
與此同時,人才的轉入也帶來了產業轉型升級,一些中高端產業不斷向成都集聚,在充分吸收外部產業資源并結合自身發展優勢的基礎之上,成都正在形成自己的產業鏈。
除此之外,成都到河北跨越小半個中國,交通也是劉爽考量的重點。不過,這一點上,成都并未讓劉爽失望,在他就讀的這幾年,成都逐步發展成為中國版圖中4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當前正在建設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蓉歐快鐵、第二機場、西成高鐵開通……無論是航空、鐵路還是城市內的軌道交通建設,基本成網的交通設施使成都躋身交通最具通達性的城市之一。
25萬人蓄勢待發進入樓市
不過,并不是每一個想要留在成都的人都像劉爽這么幸運。
正如上述所言,自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條”以來,陸續有25萬人實現落戶,不過,結合成都現行的限購政策來看,由于落戶未滿2年,這部分人還沒有購房資格。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來成都工作多年,借人才政策落了戶的高星這樣形容自己當前的狀態,落戶后的這段時間,高星籌備好了房款,對購房區域甚至學區都已經做好了功課,到今年8月份,高星落戶將滿2年,用高星的話說,一旦資格有了,立馬出手。
像高星這種蓄勢待發的人不在少數,這部分人群在2019年7月后都將陸續滿足落戶滿2年即可購房的政策。這部分人是否會入市,取決于市場預期及自身需求,但多少也算是市場變量。
除了潛在的需求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基本面在于未來新入市項目的地價。
2019年上市的項目,大部分會是2017年及2019年高價拿地的那一批,以2018年成都主城區的土地成交情況來看,平均樓面地價為11091元/㎡,參考當下市場,樓面價在萬元左右的地塊,開盤價幾乎都在20000元/㎡以上。
按照相關規定,拿地后2年內必須開發,而這些土地一旦利用起來,勢必需要通過賣房才能現資金周轉。
政策層面上,盡管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或許可以從星星點點的跡象中做出大膽想象。
近日,圍繞在成都身上的一件大事是被納入“一城一策”第二批試點城市,1月22日,成都市政協委員、市住建局局長張樵發聲:成都市住建局目前正按照國務院要求,研究“一城一策”的具體方案。這意味著,成都拿到了按本地需求制定和實施樓市調控政策的主動權。
實際上,“一城一策”并不陌生,此前,山東菏澤取消限售、湖南衡陽取消限價、青島高新區暫停搖號售房等,其實就是全國陸續實行“一城一策”的預熱。
此前,關于成都利率折扣的烏龍事件沸沸揚揚,雖然以銀行辟謠首套房利率折扣收尾,但無風不起浪,據媒體報道,深圳、武漢、杭州、蘇州等地已經在下調首套房上浮區間。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成都利率折扣真假或許已經并不重要,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全國首套房利率上浮適當放松趨勢已成。
如此來看,除了玉林路盡頭的小酒館,成都樓市或許更值得駐足。更多精選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