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李鎮華老先生的見面約在深圳美術館旁的一家茶館里,環境清幽靜雅,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特別親切儒雅的老者,朱顏鶴發,臉上總掛著和藹的笑容。誰會料想到,眼前這位渾身散發著儒雅氣息的長者50多年前曾是一位為保家衛國而赴湯蹈火的戰士,他的人生頗具傳奇色彩,正是這段不凡的經歷為他后來購入藍鳥、與東風日產結緣埋下了種子。

李鎮華生于1944年1月,18歲響應國家號召參軍。越戰期間,作為野戰集團軍一員的他曾多次被派往前線,后又隨部隊輾轉至深圳等地駐防。“在一次平息騷亂的過程中,子彈就在我們頭上飛來飛去,眼看著左右同伴一個個倒下去,我還是奮不顧身,堅守在崗位上。”
軍旅時光,磨練并造就了貫穿李鎮華一生的精神,“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境地,我都能堅忍不拔、矢志不渝,按照黨的光榮傳統義無反顧地實現目標。”
正是在早已融入血脈的軍人品質的驅使下,1992年在全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大潮中,李鎮華放棄了“國家干部”的優越崗位,毅然決然地下海經商。他轉型去企業打拼時已經48歲,而公司招聘員工所設的年齡上限是35歲,“我從最低職務做起,很快就上升到企業高管,我既當過兵又當過公務員,懂得如何將中國的政治與經濟結合起來。”
1997年以后,李鎮華又回到家鄉的興寧市變壓器廠當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他將深圳的先進理念、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等帶到那里,把還不適應新時期發展的國營企業順利改制為自主經營的民營企業,很快扭轉了全廠的經營狀況,也安置了一批瀕臨下崗的員工。
相遇實屬偶然,買車卻是必然
回想起自己和藍鳥的第一次相遇,李鎮華至今覺得純屬偶然卻著實有緣。2000年5月20日,按照原定計劃,李鎮華去另一家品牌汽車經銷店內付好了訂金,打算過一段時間就去提車,可沒想到改變往往就在一瞬間。
回去的路上他恰巧經過深圳羅湖區水貝工業區的一家洗車修理行,走過門前時他無意中瞄見一張簡陋的桌子前擺放著一塊寫著“藍鳥汽車”的四字招牌,李鎮華仿佛接收到“心靈感應”一般,“當時我就覺得‘藍鳥’就是在藍天里翱翔的大鵬鳥,一幅動感的畫面不禁浮現出來。”出于好奇,李鎮華忍不住上前去一探究竟。
當時的“藍鳥”還沒有樣車展示,宣傳資料就一張車型參數表,“藍鳥”憑借“實力”撩動了這位熱能動力專業出身的理工男的心。“藍鳥的動力參數比我原本下訂的那輛車要好,扭矩大、馬力足、效能高、提速快,配置厚道合理。”紙上邂逅藍鳥以后,李鎮華二話沒說就下了訂金,要知道銷售人員在這里擺攤幾個月都少有人問津,而李鎮華也為此放棄了之前在其它汽車品牌下訂的1萬塊錢。
李鎮華下訂的速度就連銷售人員也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兩者之間的緣分在很早之前就埋下了伏筆。李鎮華曾學習過日語,對日本本土文化有所了解,“藍色的鳥兒寓意著幸福,帶著對藍天對未來的希望,所以說我買藍鳥是偶然中又帶著一點必然。”
藍鳥如戰士,為我保駕護航
當時國內馬路上開的大多是捷達、夏利和桑塔納老三樣,藍鳥本就不為眾人所知,而李鎮華私人定制的君紅色則讓他尤顯與眾不同,“君紅色不像大紅色那么張揚熱烈,它比較收斂含蓄,流線型設計的藍鳥在高速公路上就像一團火焰快速劃過,就像流淌著熱血的軍人在戰場上沖鋒陷陣一樣。”
關鍵時刻,藍鳥也會像一位戰士一樣挺身而出。有一次,李鎮華駕車去湘西鳳凰旅游,啟程回懷化時天色已經黑了,又下著蒙蒙細雨。“當時路面是原始土路,比較濕滑,突然迎面駛來一輛四輪小面包車,它根本就剎不住車,順著慣性就往我這邊沖過來了,幸好藍鳥性能好,一腳就剎住了,不然真的不堪設想。”要知道盤旋公路一邊是陡峭的懸崖,一邊是深谷,一路從山上下來李鎮華已經看到三起事故。
十年駕駛下來,藍鳥的車況始終如新,李鎮華也已經很熟悉這位“老友”的脾性,“我就好像保姆一樣,一切都順著它來,從沒出過事故,也從不鬧什么大毛病,藍鳥給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幫助和駕駛樂趣。”
像東風一樣,吹遍每一個角落
李鎮華對東風日產品牌天然的好感與他的軍人情結密不可分,毛主席就發表過“東風壓倒西風”的著名論斷,而以正氣壓倒邪氣也是李鎮華作為一個軍人崇高的使命所在。
“兩千多年前,先哲老子過函谷關之前,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圣人駕臨。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所以說,東風也是一種吉祥的征兆啊!”李鎮華從國學的角度對東風日產進行了獨特的解讀,他本人深愛中國傳統文化。即使是退休后,李鎮華也沒閑著,他參編了多本國學讀本,為年輕人做國學講座,義務擔當國學文化傳播使者。
作為東風日產的第一位車主,李鎮華至今都對自己當初的明智選擇深信不疑,“不僅是我選擇了藍鳥,同時也是它選擇了我。”
從2000年李鎮華買的那臺藍鳥到現在,轉眼間16個年頭過去了,一路走來東風日產用實際行動和表現印證著李鎮華的人生格言:只要矢志不渝、奮斗不息,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而李鎮華也對東風日產的未來信心滿滿,“它會像東風一樣吹遍祖國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