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銀行 / 保險 汽車 / 房產 / P2P > 中國汽車零部件海外并購破千億 外資主導被打破

中國汽車零部件海外并購破千億 外資主導被打破

2017-05-24 17:28? 來源:面包財經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面包財經

汽車行業是一個產業鏈很長的行業,中國早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

但中國核心汽車零部件行業,大部分卻被外資掌控。據調查,目前合資整車廠的一級供應商中90%以上是外資或合資零部件企業。不僅是外資、合資品牌車,就連自主品牌車的部分核心零部件也大都來自外資企業。

不過,近年來,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業績增速迅猛,洶涌的海外并購熱潮正在汽車零部件行業日益澎湃。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中國零部件企業在海外并購的花費超過1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千億元。這其中已經誕生了漲幅超過300%的大牛股。

今年前4月,中國乘用車銷量增速已下降到不足2.5%;汽車銷量高增長時代正逐漸結束,但在汽車零部件深度國產替代的背景下,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或許將產生新的巨無霸。

汽車零部件企業業績不俗:多家企業利潤創新高

多家港股上市的汽車零部件公司業績都創下了記錄。

德昌電機(0179.HK)是一家電動電機、動力子系統及相關機電部件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2017財年,其汽車相關產品的銷售占比為78%。2017財年(2016年3月底—2017年3月底),總營收為27.76億美元,同比上漲24%;凈利潤為2.38億美元,同比上漲38%。

主營汽車轉向系統和傳動系統的耐世特(1316.HK),2016年凈利潤為2.94億美元,同比大漲43.47%。多家在A股上市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近期業績也表現不俗。

在已預告今年上半年業績的A股上市公司中,汽車零部件企業成為表現最為突出的群體之一。目前已有39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布了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超過七成的企業業績上漲,更有近15家企業的凈利潤漲幅超過50%。

并購熱潮:百年美國企業變身中國國企

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業績向好,與持續不斷的海外并購不無關系。

以德昌電機為例,2015年10月,德昌電機收購世特科國際,使得漢拿世特科成為其持有30%股權的聯營公司,今年3月,德昌電機宣布將以8380萬美元收購漢拿世特50%的股份,其持有的漢拿世特科企業的股份也將上升到80%。

漢拿世特科是一家主要供應亞洲汽車業界粉末金屬部件的制造商,其總部位于韓國。這兩項收購,使德昌電機在北美和亞洲的粉末市場將處于主導地位。德昌電機在財報中稱,這些收購不僅擴大了業務范疇,也增強了其業績增長前景。

汽車零部件行業更典型的跨國并購案例則來自耐世特。

耐世特的前身成立于1906年,曾是美國通用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也是轉向系統及相關先進技術的全球供應商。2012年,其轉向裝置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五,美國第一。

耐世特所生產的轉向傳動裝置是汽車的關鍵部件,與汽車安全性能息息相關。中國曾長期缺乏這種技術。2012年時國外六大轉向裝置生產商占中國市場份額的52.5%,而中國最大的兩家轉向裝置生產商只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2.3%。

受金融危機沖擊,2007年和2008年通用汽車連續兩年出現300億美元的巨額虧損,2009年通用進入破產重組,包括耐世特在內的一系列資產被迫出售。

2009年北京亦莊(北京市政府的一家融資和投資機構)以及太平洋世紀汽車系統公司合資成立了太平洋世紀汽車零部件公司,用以收購耐世特。2010年11月,太平洋世紀從通用汽車收購了耐世特100%的股權,總對價為4.65億美元。這起收購也是當時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最大的一筆收購。

后來,央企背景的中航汽車輾轉成為太平洋世紀的控股股東。2013年,耐世特經過重組之后在香港主板上市。由此,這家出身美國的百年汽車零部件企業,變身為中國國企間接控股的港股上市公司。

2013年在港上市后,耐世特利潤持續增長,當前股價較IPO時已經上漲了超過300%,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最經典的跨國并購案例之一。即便股價已經大幅上漲,但這家公司仍然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耐世特最終是否會成為一只十倍股(以IPO價格計算)?這值得深度研究。

汽車零部件行業現海外并購潮,花費超140億美元

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對外并購涉及到各種產品。

今年3月中旬,青島雙星發布公告,其與錦湖輪胎簽署協議,擬以9550億韓元(約合57.5億人民幣)收購錦湖輪胎6636.88萬股,占其總股本的42.01%,這意味著青島雙星將控股韓國第二大輪胎企業。

同樣在今年3月,德爾股份以19億的價格收購阜新佳創100%股權,從而間接收購德國CCI公司,CCI的主要產品包括汽車減振降噪、結構加強零部件等。此外,2016年9月,泰特機電收購了歐洲最大的輪轂電機企業荷蘭e—Traction。

零部件領域的并購,是整個汽車行業對外投資的主力。據德勤發布的中國汽車行業對外投資報告中稱,2013年—2016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完成了海外并購交易共計60起,涉及金額達177億美元;其中,零部件企業涉及交易在交易總量和總額方面的分別占比超出七成和八成以上。按此計算,短短四年時間,中國零部件企業在并購上的花費就已超過140億美元。

不斷的并購,使得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快速進入到全球整車配套體系。

以華域汽車為例,2013年華域汽車收購延鋒50%的股權,2015年延鋒成立全球最大的汽車內飾企業——延鋒內飾,其中華域控股達70%。通過收購延鋒,華域汽車的內飾業務開始進入全球配套體系,2014年華域汽車的海外業務收入占比僅為1.6%,2016年時這一數字已大幅上升到24.1%。

據華泰證券研報稱,部分優質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依靠成本優勢和配套能力,已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企業,中信戴卡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鋁制輪轂供應商。此外,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企業—福耀玻璃不僅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5%,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也達到了19%,僅次于旭硝子位居第二。

國產零部件突圍路阻且長:轎車零部件近八成被外資占據

然而,目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與國際巨頭相比仍很弱小,且國產零部件企業之所以能收購部分海外企業,與國際零部件巨頭有意放棄部分業務有關。

近年來外資零部件廠商,出于升級轉型、資本投入、成本競爭優勢等因素考量,不斷拋售部分業務,江森自控、偉世通和麥格納出售旗下內飾業務,佛吉亞將外飾業務剝離;從而集中于技術含量較高、毛利率更高的領域。

以技術含量較高的汽車座椅為例。研究顯示:2015年全球汽車座椅行業市場幾乎被歐美和日本瓜分:北美座椅廠商占據全球市場近一半份額,日本廠商占比30%左右,歐洲廠商占比為13%。出售給華域汽車內飾業務的江森自控,其在中國汽車座椅市場的市場占有率高達50%。

事實上,目前中國整車廠的供應商仍大部分來自外資或合資企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在《我國汽車零部件發展戰略思考》(2015年中國汽車論壇)中稱,據估算外資企業占據轎車零部件市場的份額達80%以上;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高技術含量領域,外資企業控制的市場份額甚至高達90%。

不僅國內市場失守,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也出現了連續兩年的罕見下滑。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6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為602.5億美元,同比下跌2.7%;較2014年更是下跌6.76%。

中國的汽車銷量增速已步入平穩增長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前4月,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2.47%,與上年相比,增速下降超過4個百分點。德昌電機也稱,此前,中國由于小型引擎車銷售稅優惠,銷量增速明顯,但2017年稅收優惠已取消,預計中國市場銷量將放緩。

然而,在汽車銷量放緩之際,各大整車廠的成本控制需求也因此提升,而這將給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提供機遇。通過并購,獲得核心技術,與龐大的中國市場相結合,部分優質零部件企業,在資本的助力下,甚至有可能成長為全球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當吉利汽車等國產車因為銷量激增而成為當前港股市場的“當紅炸子雞”,股價飆升,市值突破千億港元之時。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投資機會同樣值得關注。

(原標題:外資主導被打破?中國汽車零部件海外并購破千億)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