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季度,國際油價在50美元/桶上下波動,布倫特原油一季度均價達到了54美元/桶。
油企顯然收到了高油價帶來的紅利。近日全球各大石油企業紛紛公布第一季度業績,不難發現,幾乎全部大型石油企業均獲得了利潤的大幅同比增長。
而除了油價保持基本穩定之外,在經歷兩年的低迷調整期后,各家公司對其資產布局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聚焦更加高效和賺錢業務的同時,縮減整體開支,令各家企業的盈利能力均得到了保證。
“石油企業的業績回暖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征兆,經歷低油價的洗禮后,這些公司均獲得了不小的成長,”一位業內分析師告訴記者,“但是,國際油價走勢目前不確定性還很高,現在說全面回暖還為時尚早。”
就在今年4月份,國際油價出現了長達一個月的連續下跌,以布倫特油價為例,從四月初最高的58美元/桶,一個月迅速調整至48美元/桶左右。受庫存高企和美國頁巖油增產的影響,原油價格持續承壓。
上漲乏力的油價不僅考驗著各類石油公司,也在考驗著歐佩克的“定價權威”。由于生產的彈性和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一躍成為國際石油的“靈活生產者”。而這些因素,也為這些油公司2017年的表現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石油公司業務普增
依據最新公布的一季度數據,石油公司業績普遍出現了高幅度的增長。
得益于油價穩定和運營成本降低,埃克森美孚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8.1億美元漲至40.1億美元,漲幅一倍有余,同時每股收益也提高了132%,達95美分。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宣布將2017年25%的投資用于二疊紀盆地為主的非常規油氣田開發,這一地區即是美國頁巖油的主要生產地區。
雪佛龍今年一季度盈利達26.85億美元,同比扭虧為盈,這也是2014年以來公司在季度期間的最高收益,而這一公司日前剛剛宣布出售其南非的加油站等下游資產給中石化,今年度或將繼續其資產出售計劃優化資產配置。
BP一季度獲利15億美元,普遍超過此前分析師預期,相較2016年同期表現上漲近3倍,同時公司油氣當量產量為3.5億桶/日,比上年同期高5%。
值得一提的是,BP在今年一季度向媒體宣布將進行其戰略規劃更新,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戴尚亞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將在能源生產上進行調整,天然氣的產量將會逐步超過石油產量。
“我們會增大天然氣在整體業務組合中的占比。現在的BP油和氣大概是各占50%,”戴尚亞說,“而到2020年,我們希望這兩者的比重分別為40%和60%。”
另一家石油巨頭道達爾延續了其四季度的強勁表現,一季度實現26億美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6%,其上游產量增加了4%,同時公司宣布進入巴西的大型區塊。
而在下游石化方面,道達爾加大了美國和韓國的投入,批準了兩項新的投資,而這兩國分別是其所在區域——北美和亞太最主要的石化基地,受益于區域消費能力的增長,道達爾對下游區域的盈利能力“非常樂觀”。
另一家石油巨頭殼牌在今年一季度也收獲了不俗的表現,獲利38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完成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BG后,今年殼牌宣布將會持續進行200億美元的資產剝離計劃,并與BG整合。
天然氣業務或成重點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對于能源消費已經開始有了道德需求,即使用清潔能源保護我們的環境,”東帆石能源咨詢公司董事長陳衛東告訴記者,“在這種情況下,天然氣成為目前最為現實的選擇。”
他認為,去年殼牌在行業整體萎縮的情況下選擇收購BG即是這一趨勢的體現,而從這一趨勢延伸下去,天然氣未來或會獨立于石油以外,成為獨立定價機制的大宗商品。
BP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也向記者表示,未來全球LNG成為獨立的大市場是趨勢之一。“LNG可以擺脫區域的限制實現全球貿易,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也將不斷增加。”他說。
在這樣的基本判斷下,未來在天然氣方面的資源儲量和交易能力,或許會成為決定一家石油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因素,即便是現在,天然氣對于石油公司的貢獻也在慢慢增加。
“去年中石油扭虧增利比較好的油氣田中,天然氣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天然氣業務在上游板塊中的重要位置不言而喻,”一位中石油旗下油田的人員告訴記者,“對于天然氣資源的開采,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