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5年開始,寶馬便開始了其藝術車項目的傳統。5月31日,由中國藝術家曹斐創作的第18輛寶馬藝術車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全球首發,吸引了藝術界、文化界、汽車界的廣泛關注。
對于這輛由中國藝術家創作的藝術車作品,寶馬集團董事羅伯森博士(Ian Robertson)表示:“數字‘18’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幸運數字,曹斐的作品因此成為寶馬藝術車系列的第18件‘移動的藝術品’。她創新地采用了浸入式體驗手法,通過數字化科技增進了觀眾與藝術作品之間的參與和溝通。這是一輛名副其實的為21世紀創作的數字化寶馬藝術車?!?/span>
據了解,寶馬藝術車項目起源于法國賽車手埃爾韋?保蘭(HervéPoulain)在參加1975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之前的創意,隨著項目的不斷發展,今天,寶馬藝術車早已超越賽車賽事,成為寶馬文化事業的精髓所在。隨著第18輛藝術車的亮相,科技與藝術完美融合,消費者將再一次感受到寶馬品牌的創新精神與品牌魅力。
透過藝術感受寶馬品牌的創新精神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輛數字寶馬藝術車?!睂τ诘?8輛寶馬藝術車羅伯森博士如此評價,“我相信,大家都認可曹斐作品所展現的開創性,此前還沒有藝術家如此深刻地探索用新媒體方式創作寶馬藝術車?!?/span>
正如羅伯森博士所說,第18輛寶馬藝術車的獨特之處,正是運用了新媒體技術,將增強現實技術與實體車身相結合,連接過去,貫穿現在,想象未來,通過時間的穿越,展現出以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為特征的數字化未來出行前景。
以汽車為載體,引發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碰撞”,無論是表現形式,還是表現內容,此次第18輛藝術車的亮相,都高度反映了當下時代的創新精神,與寶馬品牌的創新理念高度契合。
“寶馬堅信,創新是我們過去百年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Olaf Kastner)表示,“欣賞藝術是一種陶冶情操的體驗。它活躍我們的思維,激發我們的創意。作為一家豪華汽車企業,我們不能也不應該被動地面對變革。我們必須通過科技和創新展望并參與塑造未來。”
寶馬已經開始下一個“一百年”的新征程,而“創新”正是新發展階段的主旋律。根據發展規劃,未來寶馬將朝著自動化、數字化、電動化、共享化(A.C.E.S.)的方向快速發展,逐漸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智能出行服務商轉型。第18輛藝術車的問世,不僅印證了寶馬品牌的創新精神,更以藝術的形式,讓人們對寶馬品牌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
商業與藝術可以兼容
事實上,寶馬在全球范圍參與的藝術項目遠不止藝術車一種。據了解,近半個世紀以來,寶馬集團在全球范圍發起并參與了100多個文化合作項目。今年3月,全新BMW上海體驗中心揭幕,曾系統展示了寶馬藝術項目的發展歷史。
羅伯森博士表示,在集團文化事業中,寶馬長期致力于支持當代藝術、爵士樂和古典音樂、建筑和設計等藝術形式的發展,而寶馬藝術車項目是寶馬全球文化事業的精髓。
對此,康思遠也表示:“寶馬在全球支持各類藝術項目已經近50年,這些項目不僅帶給我們靈感,也提升了寶馬集團在品牌之外的社會認知度。正因為如此,寶馬集團一直是藝術發展的熱心支持者,因為藝術激發我們思考未來出行。我們從寶馬藝術車這個長期項目起步,并延伸到在其他領域的長期項目?!?/span>
有人認為,藝術和商業是互相矛盾的,兩者不可能完美融合,但寶馬卻做到了這一點。在寶馬的藝術項目中,寶馬并不是簡單的贊助者,而是作為合作者真正參與其中,在給予藝術家充分自由的同時,也給予藝術家極大的支持和幫助,提供寶馬自身對行業的理解,對未來的構想,真正將寶馬品牌融入到藝術作品當中,在人們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也感受到藝術品所蘊含的文化思考與寶馬文化之間的契合點。
寶馬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藝術與商業是可以實現共贏的。以中國市場為例,去年,寶馬集團首次向中國客戶交付了超過50萬輛汽車,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寶馬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占寶馬全球銷量的22%,取得這一矚目的成績,顯然和寶馬在中國參與的藝術項目所形成的品牌影響力密不可分。
康思遠表示:“寶馬開展的各類文化參與項目體現了我們對中國的長期承諾,以及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支持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努力。寶馬在積極塑造未來出行的同時,也不斷增強與中國社會的融合?!?/span>
正是這種巧妙的融合,讓寶馬在中國市場塑造出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強大品牌影響力。隨著由中國藝術家打造的第18輛藝術車的推出,寶馬品牌將通過藝術的形式再一次提高在中國的影響力,在傳播品牌文化與品牌理念的同時,也為寶馬集團接下來在華以及全球的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原標題:用藝術塑造品牌的時代精神 第18輛寶馬藝術車全球首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