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的發(fā)小跟我說,他準備買車了。月薪3000的他辛辛苦苦存了一年錢,加上家里給他的湊一起有8萬塊,這個時候他考慮的是要買什么車。
新車這個價位只能買到合資小型車跟自主緊湊車,都不是明明想要的。但是明明又想要一款大氣的合資車,除了能夠滿足日常代步外,還要偶爾裝裝逼泡泡妞,所以他又考慮到購買二手車。可是二手車水又很深,這就導致明明特別迷茫。
小編也有過同樣的經(jīng)歷,8萬塊這個價位確實挺尷尬的,新車只能買到一些比較小的合資跟國產(chǎn)車,開出去都不是很有面子。想要追求更好的用車體驗就要找二手,但是又怕二手不好。其實在糾結新車跟二手的時候,大家只需要考慮一下兩種車的優(yōu)缺點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做選擇就可以了。
很多人都會說:“當然選一手新車啦!明碼實價,有質量保證,而且提供保修服務會省心很多?!边@的確是一手新車的好處。對于汽車小白來說,基本上啥都不用管,可以安心使用。但新車自然價格貴,而且算算殘值率,第一年貶值20%,第三年貶值50%,如果只是短期用個兩三年想想都心疼。
而二手車就有殘值率高的優(yōu)勢,就像買股票一樣,你已經(jīng)接近抄底了,還能跌到哪去?一部5年車齡的二手車,用一年賣出去,或許貶值還不到10%呢。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同樣價格可以買到更高級別的車,同樣級別的車則更便宜。不過二手車最麻煩的就是價格不夠透明要靠“砍”,車況不透明要靠“運氣”,沒有個很懂車的朋友還真不敢“淘”。
然后小編跟發(fā)小分析了一下新車的優(yōu)缺點:
新車的優(yōu)點主要是明碼標價、沒有隱藏故障、所有東西都沒有使用損傷并且因為在保修期內所以不存在出了問題要自己掏錢去解決。新車的缺點就是折舊快,三年過保后馬上掉價到谷底,并且新車稍微刮刮碰碰你就會很心疼,同時價格比起二手車要高很多。
所以如果是想要購車省心并且用車省心,又沒有太多需求,并且這臺車你是會開很久,不考慮折舊率這個問題的,那么選新車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而二手車有哪些優(yōu)缺點呢?
首先來說優(yōu)點,二手車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用跟新車同樣的價格買到高一兩個級別的車型。想想拿著8萬塊裝著20萬的逼,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并且對于一個新手來說買一臺二手車至少刮刮碰碰不心疼。并且折舊率低,畢竟本身就是二手的,再舊下去也不會差多少。
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價格不透明、隱藏故障多、沒有保修政策,購車的時候可能需要花更大的功夫去淘車,并且后期用車出了問題都要掏錢去解決。
所以如果你是想要獲得同價位更加高級的體驗,并且不想買了車之后馬上就折舊很多,那么二手車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小編的經(jīng)驗來說,建議購買剛剛過保的3-5年的二手車,價格最合適并且質量方面還是比較有保障。
發(fā)小聽完小編的分析之后,他最終還是決定了買二手車。因為作為一個經(jīng)常跑客戶的業(yè)務員,經(jīng)常要去拜訪那些高端客戶。他考慮到自己開的車如果一看就很寒酸可能客戶都不會跟他合作,所以他決定購買一臺原價接近二十萬的二手車,落地也就差不多8萬多,完全可滿足他的需求。
而且他通過手機APP車鑒定,查詢了車輛歷史記錄,車況完好,沒有出過什么大事故,8萬接手20萬的車簡直是賺到了。
購買二手車的途徑有哪些?
買新車大家都知道去哪,那么二手車呢?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種渠道購買,不過有很多注意這些要點。
一、二手車市場
二手車市場可以說是大部分消費者的護腰購車渠道了,這里車源較多,但品質良莠不齊,需要懂車的朋友幫忙甄別。
二、4S店置換
現(xiàn)在很多4S店都會有置換服務,因為對二手車的估價、車況評估有比較完整的體系,所以品質相對有保障,但車源不穩(wěn)定。
三、二手車交易網(wǎng)站
車源最豐富莫過于二手車交易網(wǎng)站,基本上常見的、不常見的都會有,但難辨真假,購車時最好選擇專業(yè)汽車網(wǎng)站,看到不正規(guī)論壇的低價車源信息還是盡量繞開吧,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而上當受騙。
新手要選二手車,建議這幾點:
1在車況有保證的前提下,車齡在3年左右,這樣的車還正直“壯年”,不會有太多毛病;2純粹練手的話,建議選車價5萬左右的二手車,這樣的車新車價大概也就10萬不到,后期保養(yǎng)、維修都不會很貴;3選保有量大的車,殘值率高而且市場配件也多,如果不想在4S店保養(yǎng)維修也有很多第三方選擇;4動力不用太好,1.6L自吸封頂,新手開車不適宜動力太猛的車型,有利于日常使用和安全。
不論通過什么途徑購買二手車一定要通過車鑒定APP,查詢車輛維修歷史記錄哦,車鑒定,讓你看清二手車,解決車況不透明問題。
(原標題:不要在糾結,五分鐘明白新手買新車好還是二手車好)
推薦閱讀>>>
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對騙補行為零容忍 進入最嚴監(jiān)管期
新能源汽車領域合資開放之門能否繼續(xù)打開 或將嚴控與鼓勵并舉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jīng)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