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豐田汽車公司(以下簡稱“豐田”)與馬自達公司(以下簡稱“馬自達”)正式宣布將在美國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電動汽車、汽車互聯等技術。為強化這一合作關系,豐田將收購馬自達5%的股份,而馬自達則購入豐田0.25%的股份。另外,雙方還將根據本次業務合作的進展情況,探討未來進一步加強資本合作關系。
事實上,看似處于競爭狀態的兩家日本企業曾保持著長期的業務合作。例如,豐田將混合動力系統技術使用許可提供給馬自達,馬自達在其墨西哥工廠生產豐田品牌緊湊車,甚至豐田雅力士iA就是基于馬自達2三廂版打造的產品。但此次交叉持股卻是兩家企業首次發生“資本關聯”。
豐田方面表示,如今除了來自傳統汽車制造商方面的競爭,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都在爭先恐后地入場,面對壓力,公司將會進入“進攻性”模式,在新興科技領域加大投資。而在此次與馬自達交叉持股前,豐田高管Tetsuya Otake就曾表示豐田必須在快速變化的行業中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其中包括探索兼并重組的可能。
豐田CEO豐田章男(Akio Toyoda)(左)與馬自達CEO小飼雅路(Masamichi Kogai )(右)
作為此次合作項目的一部分,豐田和馬自達計劃共同投資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6億元)在美國建立4000名員工規模的合資工廠,并將于2021年正式投產,屆時年產能將達到30萬輛。據悉,該合資工廠將主要投產卡羅拉車型以及馬自達跨界SUV。
其次,豐田和馬自達還表示將在電動車研發以及汽車互聯技術方面展開合作。按照計劃,在電動車領域,豐田將致力于研發電池技術,馬自達則主要聚焦于整車架構。據豐田執行副總裁Shigeki Terashi在發布會上介紹,雙方將共同開發有關電動車的軟硬件,但生產環節會由兩家公司獨立運營。而在汽車互聯方面,豐田和馬自達將分別在車車/車路協同信息交互技術上開展合作,因為這一技術被視為未來自動駕駛和先進安全系統的關鍵基礎。
對于馬自達來說,豐田汽車的全球銷量是其八倍不止,能夠“背靠”這樣一座大山無疑將受益匪淺。
據悉,馬自達曾表示今年研發預算為大約只有1400億日元,如果獨立研發電動汽車將嚴重缺乏資金。相比之下,豐田汽車的研發預算高達1萬億日元。而就產品來看,目前馬自達旗下還沒有一款純電動車型,而其唯一的一款混動車型馬自達3只在日本本土售賣,這意味著馬自達不僅在資金上需要依賴豐田,還需要依托豐田的工程及設計團隊。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豐田更多的則是感受到了來自傳統汽車行業之外的壓力。“在過去,車企之間的競爭還只局限于銷量和規模。”豐田CEO豐田章男( Akio Toyoda)在會議上指出,“但如今,我們正在面對越來越多的新晉競爭者,比如谷歌,蘋果以及亞馬遜……這也是為什么讓我感到結盟新同伴變得愈加重要。“
在“聯姻”馬自達之前,豐田曾與大發、斯巴魯,日野、五十鈴、富士重工、鈴木就不同領域開展合作。例如,豐田擁有斯巴魯大約16%的股份,雙方主要在微型車和運動車型上開展合作,其中最有名的即為豐田86和斯巴魯BRZ。而去年10月,豐田宣布與鈴木在新能源汽車、安全,以及信息技術領域展開合作,但與斯巴魯的合作不同,鈴木與豐田的合作保持較強獨立性。
至此,日本國內汽車行業已形成三大陣營,即以豐田為中心的聯盟、與法國雷諾合作的日產三菱汽車集團及本田。有業內人士指出,在規模效應明顯且研發費用一路高漲的汽車行業,抱團取暖已經成為了日系車企之間應對市場挑戰的最佳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雷諾日產由于收購三菱34%的股份,以526.8萬輛的銷量成績位列全球第一成為十足的“黑馬”,而大眾集團與豐田汽車分別以515.6萬和512.9萬屈居第二、三位,這意味著日系“抱團”的優勢已經逐步凸顯。而如今,豐田與馬自達正式展開資本合作,未來豐田馬自達、大眾、通用以及雷諾日產聯盟四大車企巨頭之間的競爭或將更加激烈。(原標題:豐田馬自達16億美元在美建廠 交叉持股強化合作)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