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工信部正式發布“雙積分”政策征求意見稿,擬將油耗積分和新能源積分并行管理。未來不達標的企業必須到市場上去購買積分,從而改變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單一依靠政府補貼的模式。
國信證券認為,在“雙積分”政策下,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理論空間下限為88.08萬輛。在未來“補貼退坡+積分制度”政策指導格局下,相關部門補貼企業形式將逐步轉為車企之間的相互補貼,此舉有助于市場整合加速,利好先進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
在燃油車禁售+“雙積分”政策下,未來將涌現國際車企與國內自主品牌車企的合資潮。業界普遍認為,到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多依靠各類補貼政策,到2020年之后更多依靠“雙積分”政策推動車企強制實施,而明確的傳統能源汽車禁售時間表將保證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針對“雙積分”政策,國外傳統車企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長效機制,尤以與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合資為主要應對方案。前期大眾汽車和江淮汽車簽署了合資協議,至2020年,大眾集團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40萬輛新能源汽車,江淮汽車則計劃將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提升至20%以上。此外,北汽與戴姆勒簽署了合資協議,雙方將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電池工廠。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處于產業發展初期,行業發展空間巨大。按照相關規劃,預計到2020年和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分別達到200萬輛和7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包括電池、電機、電控,其中電機領域的產業路徑最為清晰,電池領域尚存有技術路線之爭,鐵鋰、三元、氫燃料誰會最后勝出仍存有爭議,而電機則無論在混動、純電動領域,還是燃料電池車上都是無可替代的。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興起,電機領域的受益確定性最強。
個股方面,可關注匯川技術、大洋電機、方正電機等。
匯川技術:作為新能源客車電控市場份額最高的企業,公司已經開始布局新能源物流車及乘用車電控及動力總成系統,并與國外先進企業合作。憑借工控行業積累的技術基礎及海外企業的先進經驗,公司新能源汽車電控有望成長為國內最有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大洋電機:公司通過收購上海電驅動、參股巴拉德、拓展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業務等已經完成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戰略布局,并形成產業鏈閉環。(原標題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景向好 電機電控受益確定性強(附受益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