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6家共享單車企業經營異常,粗略統計造成用戶押金損失已經超過10億元。押金難退,成了困擾著“共享單車”用戶最大的難題。不久前,酷騎公司前CEO 高唯偉曾公開表示,“大不了一人一輛騎回家”。然而,如果押金不能退回,一人一臺車,真的夠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記者:在我們的城市里,大家都能看到很多的共享單車。這些單車讓不少用戶對于自己的押金有了安全感。就算了錢沒了,至少車還在。但是,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每一臺共享單車的背后,遠不止一個注冊用戶,也不止一份押金。
專家告訴記者,與通常理解的押金不同,共享單車的押金和單車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一臺單車的背后,可能有幾個甚至十幾個注冊用戶。如果大家認為一輛車的價值能夠覆蓋押金就沒有風險,這就錯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俊慧:以前還沒有碰到過這種集體性、群體性押金的問題,比如說之前沒有共享單車企業模式出來之前,押金其實都是一一對應的,很少出現這種大規模還不上的問題。
以酷騎單車為例。注冊用戶將近1600萬,市場投放量為140多萬臺單車。按照每名注冊用戶298元的押金標準,每輛酷騎單車的價值必須超過3000元才能覆蓋押金。如果算一筆大賬,截至今年7月,全國累計投放共享單車超過1600萬輛,注冊人數超過1.3億人次。也就是每一輛共享單車背后,有8人次的注冊。一旦真的需要用單車來抵押金,一輛單車可能會有8個人來分。專家表示,共享單車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大量的騎車補貼,讓一些企業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在這樣的情況下,難免會惦記著押金。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不排除還有一部分共享單車企業,將盈利模式建立在,押金產生的這個金融收益上,兩塊收益,一個就是租車的時候有部分費用收起來,有一部分靠這個押金來獲取它的收益,有十個億的押金,這個押金拿過來,去銀行存管款,甚至是做別的投資,把它作為一個盈利的重要的來源。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俊慧表示,比如說成立一個定期的理財,或者是其他的理財的方式去把它盤活。八月份指導意見出臺,一定會存在一個存量處理的問題。未來規則明確之后,尤其是監管細則落地之后,大家就要按照國家層面的要求把用戶的資金及時的去按照這個要求去實現資金專門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