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基本形成賽事引領、特色鮮明、布局合理、融合發展、充滿活力的體育產業體系,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進一步激發,人均體育消費支出明顯提高,體育產業總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方案還提出,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1500億元,實現增加值400億元左右。全市體育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帶動就業超過50萬人。體育產業的競爭力、影響力、滲透力顯著增強,在上海市生產總值中比重進一步提高。
方案明確三大重點任務,包括明確產業發展重點;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實施一批專項工程。提升頂級品牌賽事的國際影響力。提高已有網球、田徑、馬拉松、馬術、賽車、斯諾克、自行車等品牌賽事的溢出帶動效應,加大世界頂級賽事培育和引進力度,力爭形成“一月一個代表性精品賽事”的良好局面。在國家體育總局的指導下,加大世界頂級賽事培育和引進力度,提高體育賽事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度。
在場館建設方面,方案提出,統籌場館設施規劃、建設和運營,優化運營管理模式,豐富經營服務內容。積極探索運用“互聯網+”等新模式,著力增加場館設施的有效供給,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力爭到2020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4平方米。
在體育旅游方面,方案提出,大力宣傳推廣上海市體育賽事,促進體旅融合聯動。結合各種新興的戶外運動、水上運動等項目,開發體育休閑游、賽事觀摩游、活動參與游等多種體育旅游種類,滿足體育旅游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發揮重大體育旅游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發展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充分挖掘水、陸、空資源,重點建設山地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自駕車房車營地、運動船艇碼頭、航空飛行營地等體育設施。鼓勵和引導旅游景區、旅游度假村等根據自身特點,建設特色體育旅游設施。
方案提出將實施一批專項工程,包括改革創新工程,賽事引領工程,主體培育工程,平臺建設工程,消費激活工程,融合發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