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國字頭基金外,由央企發起,參與組建的各類基金四處開花。 5月25日,中國鋁業公司與交銀國際信托發起設立中鋁交銀四則產業投資基金,規模為20億元。5月19日,由中國旅游集團公司牽頭發起的中國旅游產業基金正式組建。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形式,總規模300億-500億元,首期規模為100億元。基金將重點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戰略,投資全國范圍內成長潛力強的旅游項目。
4月12日,作為國企結構調整基金的首只子基金,深圳國調招商并購股權投資基金成立。基金目標總規模500億元,首期規模352.57億元,重點投資方向為企業并購重組,成長型企業,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海外并購。
3月29日,誠通湖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該基金由中國誠通所屬誠通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和湖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發起,總規模100億元。該基金專注于國內金融不良資產的投資,管理和處置。截至去年底,中央企業發起,參與的創新發展基金超過200只,總規模超過6000億元。據中國投資協會國有投資公司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數據,截至去年底,該委員會會員單位管理的基金共351只,管理基金總規模達9665億元。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曾表示,由投資引導基金,產業發展基金,企業創新基金三個層次組成的中央企業創新發展基金系正在快速形成,這對促進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帶動全社會創新創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要支持設立一批產業發展基金和企業創新基金,共同打造技術與產業發展平臺,積極依托北京科創中心的巨大優勢,借助各大金融機構的資本優勢,努力實現創新資源優化配置。
基金助力改革深化
專家表示,央企發起,參與組建的基金正在加快落地,覆蓋范圍和領域日趨廣泛,對于推進國企改革和結構調整有重大意義。隨著越來越多的央企投資資金進入市場,通過市場化運作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有效地提高國有資本運作效率,促進企業經營機制轉變。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打破傳統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實現真正的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尤其要重視人才激勵和風險控制。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指出,用基金平臺的方式多方籌集資金有利于解決國企改革,供給側改革過程中錢從哪里來的問題,也有利于推進央企重組整合,去產能,混改以及實體經濟的發展。現在不少央企正在嘗試或準備嘗試,如通過成立產業投資基金,更靈活地掌控下屬公司和新收購企業的股權,形成順應市場需求的管理機制。作為管資本的重要嘗試,基金是國資運營的一種市場化手段。地方政府和地方國企將紛紛效仿,銀行也有支持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