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工業化進程研究課題組”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6月15日共同發布了《工業化藍皮書: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1995-2015)》。
藍皮書將整個工業化進程分為前工業化、工業化初期、工業化中期、工業化后期和后工業化五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又分為前半階段和后半階段。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中國剛剛進入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工業化綜合指數為66),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中國則進入了工業化后期后半階段(工業化綜合指數為84)。
東部地區工業化發展速度最快 其次是東北地區
藍皮書指出,從四大經濟板塊來看,東部地區發展速度最快,其工業化綜合指數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其次為東北地區,其2010年和2015年一直處于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2010年中部地區處于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2015年則進入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西部地區在2010年和2015年均處于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
長三角地區工業化水平最高 已接近后工業化階段
藍皮書指出,從九大經濟區域來看,長三角地區工業化水平最高,到2015年其工業化綜合指數為98,已十分接近后工業化階段。
京津冀地區2010年和2015年均一直處于工業化后期后半階段,其工業化綜合指數由2010年的84提高到2015年的93,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2010年均處于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但2015年也紛紛進入了工業化后期后半階段的行列。
另外,長江經濟帶在2015年也處于工業化后期后半階段,其工業化綜合指數為85。東三省2010年和2015年均位列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其工業化綜合指數由2010年的71提高到2015年的76,2010年中部地區處于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2015年則進入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
大西南地區在2010年和2015年均位列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大西北地區則實現跨越,由2010年的工業化中期前半階段進入與大西南地區同樣的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
北京、上海、天津處于后工業化階段
藍皮書顯示,從省級區域來看,到2015年,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處于后工業化階段。
處于工業化后期的省市最多,約占一半以上。其中,浙江、江蘇、廣東三省在2010年就已進入工業化后期后半階段,2015年三者工業化綜合指數均有較大提高,已十分接近后工業化階段,遼寧、福建、重慶、山東四省2010年均處于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2015年也紛紛進入了工業化后期后半階段。
內蒙古和吉林自2010年到2015年一直處于工業化后期的前半階段,但兩者的工業化綜合指數均有較大提高。湖北、河北、江西、湖南、陜西、安徽、河南七大省份均由2010年的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轉入2015年的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
此外,海南、西藏和新疆三個邊疆省區在2010年時處于工業化初期后半階段,2015年則均轉入工業化中期前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