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或是因為開春出現季節性產能過剩的原因,國內奶價一路下滑,呈現小跌態勢,而國際奶價則漲跌都有。上月底公布的國內主產區生鮮乳價格為3.48元/公斤,較3月均價下降1.42%。而國際上,5月初恒天然全脂奶粉拍賣均價為3233美元/噸,環比增5.2%。但再往前追溯,3月美國A級脫脂奶粉均價為1783美元/噸,環比下跌11%。3月下旬大洋洲脫脂奶粉均價為2187.5美元/噸,環比降14.2%,全脂奶粉均價為2962.5美元/噸,環比降9.9%。來自歐盟產區的脫脂奶粉均價為1937.5美元/噸,環比降3.1%,全脂奶粉均價3050美元/噸,環比降1.6%。
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從目前國內外收奶價格來看,可謂漲跌都在正常范圍內,今年對于乳企而言,收奶的成本壓力應該不會大,所以大量進口大包粉囤貨的現象或會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乳企開銷會變小或者能夠維持不變,因為乳品競爭依然十分激烈。就乳業總體形勢來說,行業增速在放緩,營銷力度在增加。
巨頭加碼布局中國市場
就進口產品種類而言,不少‘網紅’嬰幼兒配方奶粉依然擁有忠誠度較高的消費者,所以即使配方注冊新規來襲,也不妨礙企業,經銷商以及消費者對品牌和產品本身的信心。該行業觀察人士表示。本報記者獲悉,不少大牌洋奶粉已積極遞交配方注冊材料,更有甚者選擇此時推新品,外資巨頭惠氏透露,其正加碼布局旗下超高端奶粉業務,為中國消費者定制超高端乳品。
嬰幼兒配方奶粉帶有‘剛需’屬性,該領域的中外產品競爭廝殺可謂白熱化,就因為在中國市場不好賣了,去年至今還曾倒下昔日的‘網紅’奶粉。而作為日常消費品的其他類別乳品,包括液態奶,普通奶粉,奶酪等,市場‘喝奶’熱情的確不算很高,要想在三,四線城市實現消費升級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