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財經 / 要聞 產業 / 國內 / 國際 / 專題 > 周小川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開三大“藥方”

周小川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開三大“藥方”

2017-11-06 08:42? 來源:證券時報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證券時報

  財經365訊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發表了題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的署名文章。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解讀十九大報告時指出,重點圍繞當前我國面臨的金融風險的表現、成因以及對策展開論述,著重強調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題。

  在周小川的文章中,透露著未來金融行業發展大的政策方向,包括進一步推進金融業的改革開放,這是主動防范金融風險的未來抉擇;金融監管還會進一步強化,除當前實行的加強影子銀行、同業業務、互聯網金融監管外,建立健全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對非法金融活動和亂辦交易所等亂象嚴格監管,以及加強對監管干部被監管對象俘獲的利益輸送行為的問責也是未來監管重點;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也將進一步加強,央行將在維護貨幣穩定的職責上進一步維護金融穩定,這也意味著其權責進一步提升;高杠桿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去杠桿會持續下去,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不會放松,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金融企業的公司治理將進一步推進。

  之所以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金融工作的重點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是因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金融領域尚處在風險易發高發期。周小川稱,風險點多面廣,呈現隱蔽性、復雜性、突發性、傳染性、危害性特點,結構失衡問題突出,違法違規亂象叢生,潛在風險和隱患正在積累,脆弱性明顯上升。

  在周小川看來,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宏觀層面的金融高杠桿和流動性風險、微觀層面的金融機構信用風險,以及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的影子銀行和違法犯罪風險。特別是,周小川認為,高杠桿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在實體部門體現為過度負債,在金融領域體現為信用過快擴張。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也意味著未來去杠桿將持續下降,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中性,信貸增速也將逐步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周小川還具體地“點名”了當前金融領域存在的幾大亂象,其表述甚至頗為嚴厲罕見。例如,“各類金融控股公司快速發展,部分實業企業熱衷投資金融業,通過內幕交易、關聯交易等賺快錢”、“交易場所亂批濫設”、“少數金融‘大鱷’與握有審批權監管權的‘內鬼’合謀,火中取栗,實施利益輸送,個別監管干部被監管對象俘獲”等。

  對于為何會出現上述金融風險,周小川認為,當前的金融風險隱患是實體經濟結構性失衡和逆周期調控能力、金融企業治理和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不足以及監管體制機制缺陷的鏡像反映。也因此,防范金融風險就因從這些領域著手,總結來說,就是主動推進改革開放。“應對系統性風險,主題是防范,關鍵是主動。改革開放是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歷史經驗和未來抉擇。”周小川說。

  具體來說,為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周小川開出了三大“藥方”,分別是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完善金融管理制度,加強金融監管體系統籌協調;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

  其中,在推進金融改革開放方面,周小川特別提到了要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強金融機構股東資質管理;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規制和監管,嚴格限制和規范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從制度上隔離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

  在完善金融管理制度方面,則著重論述中央監管部門(特別是央行)與地方監管部門如何協調監管,表示要“充分利用人民銀行的機構和力量,統籌系統性風險防控與重要金融機構監管,對綜合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金融產品,明確監管主體,落實監管責任,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金融業綜合統計”。

  此外,周小川還提及了中央和地方監管部門未來監管的幾大重點領域,“一手抓金融機構亂搞同業、亂加杠桿、亂做表外業務、違法違規套利,一手抓非法集資、亂辦交易場所等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非法金融活動。”

  在加強黨的領導方面,周小川則強調,黨的領導要同金融企業法人治理必須一體化,必須貫徹到公司治理全過程,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企業公司治理機制。

關注財經365(m.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