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娃哈哈的負面新聞不斷,不少報道指出娃哈哈目前的經營情況并不理想,公開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已從2013年的峰值782.8億元,下滑至2016年的455.9億元。與此同時,娃哈哈在白酒、奶粉、服裝等領域的布局也均陷入了困境。
持續下滑的銷量?
據了解,娃哈哈成立于1987年,在其創始人兼董事長宗慶后的帶領下,曾連續多年登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有數據顯示,娃哈哈更是于2013年創下了782.8億元的最高營收記錄。而對于宗慶后來說,他的目標是娃哈哈在2014年達到千億元。
然而,市場并沒有宗慶后想象的樂觀。自2014年起,娃哈哈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2014—2016年,娃哈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0.4億元、494.7億元、455.9億元,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的名次也由31位跌至104位。至此,娃哈哈的營業收入已較2013年下滑了42%。
娃哈哈業績下滑的背后,是原有明星產品的銷量大幅縮減。有數據顯示,在2014—2016三年間,娃哈哈營養快線的銷售額分別為153.6億元、115.4億元、84.2億元,幾乎縮減一半。
缺乏創意意識!
娃哈哈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持續推出緊跟潮流的新品。而爆款產品的后繼乏力,則無疑跟娃哈哈的內部管理有莫大的關系。
在互聯網經濟大潮席卷之下,許多傳統企業都不得不謀求變革,而相對的,據有關人士獲悉在娃哈哈內部,宗慶后的“親力親為”導致團隊發揮受到極大的限制,人才隊伍非常薄弱。這就使得娃哈哈的創新能力不足,自營養快線以后,再也沒有推出一款稱得上爆款的明星產品。娃哈哈要轉型是必然的,否則只能等死。
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宗慶后的思路跟不上行業發展的趨勢,“娃哈哈在產品老化的過程中沒能及時抓住零售、新通路等核心點,這是其業績下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多元化發展受困!
早在2010年,宗慶后就曾公開表示, 2014年的營收目標為1000億元。如今,營收的持續下滑,宗慶后離他的千億營收夢想相去愈遠。
而后在不看好飲料行業的發展空間的前提下他斥資17億元投資娃歐州商場,以及銷售知名度較低的歐洲品牌,甚至一度要到澳大利亞開采鐵礦,又計劃在西澳大利亞建養牛場和奶粉廠。
此外,娃哈哈還試水了童裝、乳業、酒業,重金砸向商業零售等,以宗慶后的思路,是利用娃哈哈的品牌和過程積累的渠道優勢,嫁接新進入的產業方向上,快速實現合力,完成多元化布局和突圍。但是最終嘗試下來,多元化全部被打上了失敗的烙印。
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娃哈哈主要的精力還是應該放到水和飲料方面,老本行都做不好,創新不足,何談多元化的轉型升級。”
小編有話說: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時刻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在創新中變化產業模式與時代共同發展,單一的產業模式以及落后的管理念最終只能將企業推往失敗的邊緣,娃哈哈的產業模式以及管理理念是其走向下坡路的關鍵因素,在轉型的路上娃哈哈沒有大力發展自己的核心業務而是選擇了當時并不看好的歐洲市場,在小編看來娃哈哈想要完成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仍然需要不斷的改革創新。